文学院举办“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康巴作家进校园

06.06.2016  21:39

6月1日至3日,在中国作协的大力支持下,应我校文学院邀请,甘孜州文联主席格绒追美与知名藏族作家尹向东、泽仁达娃莅临我校进行文学交流。

6月1日下午,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凯教授在行政办公楼亲切会见了格绒追美一行,刘凯副校长向来宾敬献哈达,并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光荣传统、远景目标及文学院的学科发展特色和西藏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的情况。甘孜州文联主席格绒追美介绍了甘孜州的文学创作情况,并表示希望能加强与我校西藏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文学院院长袁书会主持了会见仪式,黄波副院长、徐琴教授等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见仪式。随后,袁书会院长陪同作家们参观了我校校史馆、图书馆藏学资料中心。

6月2日上午,作家进校园活动之“康巴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学校博物馆会议室举行,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海应邀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由文学院院长袁书会教授主持。文学院专业教师、学生代表6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袁书会教授介绍了康巴作家群在当下藏族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我校西藏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的发展现状,以及我校评论家对康巴作家群创作的关注,并就会议前期的筹办情况向大会作了介绍。甘孜州文联主席格绒追美对康巴作家群的创作现状、创作队伍等方面的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与会师生就康巴作家作品进行了思想交流和热烈的研讨。文学院副院长黄波副教授从创作的共性、文化多元共生、康巴语言特色、对传统的认同等方面谈了他对格绒追美、尹向东作品特色及其他康巴作家作品创作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徐琴教授则从藏族文化地域特征的角度出发,讲到康巴地区独具的文化内涵,多民族交融的状况使得文学创作有了精神依托,康巴作家群作为一个地域文学风貌,目前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就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碰撞方面探讨了康巴文学的精神特征,认为格绒追美等的创作在精神的探求方面显现着执着的努力,他的《隐蔽的脸》呈现了康巴藏民的心灵史。朱霞副教授就“跨文化视域下的康巴作家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从对历史的重新书写和对现实高度的关注两方面架构关于康巴作品的研究,提出“康巴作家群崛起的原因”“幽默节奏感、情节之间关系表达方式的想法”两个问题。魏春春博士认为康巴文学属于地域性文学,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融合,并就康巴文学刊物阵地,康巴作家群创作的宗教独特性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于宏博士从整个多民族研究方式上,讲到康巴作品浓郁地域特征、民族文化背景下民族自我认同感、多元文化的书写、独特的魔幻色彩等观点。赵丽博士从康巴作家史诗的宏阔、藏族民族意识、多角度多手法展现边地镜像上提出观点,认为康巴作品注入的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应该从民族思维去理解变迁。研讨会上,文学院研究生也就自己对康巴作品的阅读感受,畅谈了对作品的理解,就一些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6月2日下午,格绒追美、尹向东、泽仁达娃三位作家在学校2011创新协同中心二楼会议室为文学院师生作了三场精彩的文学讲座。讲座由徐琴教授主持。格绒追美以“康巴文学的风貌”为题,介绍了康巴作家创作的整体情况、发展态势及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从“以自己的方式言说,整体呈现康巴风貌”“原创性”“提供独特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讲解了的康巴文学的特征,并谈到地域文化对自己创作的影响,介绍了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和下一步的创作打算。泽仁达娃以“我的文学创作之路”为题,结合自己的感悟感受,讲到了“作家是干什么的”“人是什么”“作家的审美及文本价值”等问题,提到将“文学是超越生死、超越自我的东西,爱更应博大深厚”作为自己今后的创作方向。尹向东以“藏族文学创作的个性”为题,讲述了藏族文学的特征。他从《康定情歌》讲起,深情讲述了康巴这个“打尖”的小地方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影响。他表示“用一生把文学的秘密探究出来”是其创作目标。

讲座结束后,文学院师生就三位康巴作家讲到的主题与作家进行了互动,从作家、作品、康巴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康巴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思想的交流,文化的碰撞中圆满结束。

  “西藏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在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先生的亲切关怀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此次“康巴作家进校园”活动也是在丹增书记的积极引荐下,经过了长期的筹备,开展起来的第三次作家进校园活动。西藏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积极邀请作家进校园,得到了中国作协的大力支持,架起了作家和校园的桥梁,为我校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彩虹。

(文:袁书会、徐琴/图:宋卫红/编辑:张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