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各地教育部门负责人:乡村教育师资短板怎么补

09.06.2015  15:10

(新华全媒头条·乡村教师)乡村教育的师资“短板”怎么补?——对话各地教育部门负责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教师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成长,阻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津补贴和周转房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弥补乡村师资这块短板。一些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些让教师安心从教、乐岗爱岗的好办法。

强师源: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在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片区学校,以往每年都有近百人申请调动——只需一句话,人们就能想到乡村教师的苦和难。

乡村学校往往地处偏远、教学条件艰苦,年轻教师不愿进、在职教师想调动、村小教师想调到乡镇、乡镇教师想调到县城”。凤凰县委书记颜长文说,要让乡村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安心从教,乐于从教,必须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用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

从2009年起,凤凰县实施了农村教师津补贴制度,村小和教学点教师每人最少可拿到800元/月,最高可拿到1400元/月,部分教龄长的村小教师年收入近6万元。对于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凤凰县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和津补贴待遇“三倾斜”。

近年来,凤凰农村学校教师要求调动到城镇或城镇周边学校的人数逐年下降。2013年,腊尔山片区学校因特殊情况要求调动的教师只有52人,相当于2008年要求调动教师的10%。

通过政策引导和待遇支持,我们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落地生根’。”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介绍,从2009年开始,广东省全面推进实施县域内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即“两相当”)的政策,并将“两相当”目标纳入地方党政领导考核指标,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同步增长机制。

近年来,在广东省各市县举办的农村从教专场供需见面会上,开始出现多人竞争同一岗位赴农村任教的现象。

“我们对到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高校毕业生,由省财政安排每人每年退费6000元,本、专科生分别退费4年和3年。很多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感到,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从事教育事业,又能享受“上岗退费”,很有吸引力。”罗伟其说。

补弱项: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补充紧缺薄弱学科力量

数理化通吃、音体美全扛——由于专任教师的缺乏,很多地方的乡村教师一人教多科。还有一些地方干脆不设音体美课。

贵州省副厅长级督学邹联克说,“特岗计划”的实施,为补充贵州农村教师的严重不足、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真正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通过实施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特岗计划”,不仅为学校专项招聘音体美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开辟了绿色通道,同时鼓励使用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特岗教师到学校管理或教育教学重要岗位,为特岗教师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截至2014年底,贵州省共招聘特岗教师70232名,其中中央“特岗”48932名、地方“特岗”21300名,覆盖73个县市区5000多所农村学校,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23%。

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崔春霞说,自2012年起,江苏实施了“音体美学科兼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采用多种方式对兼职教师开展了持续性培训。比如,连云港市制定了音体美兼职教师专业标准,在每所乡中心小学统一建设了标准化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培训室,配备了训练器材。培训采用两级制,由师范大学将城市中小学专职音体美教师培训成种子教师,再由种子教师采用“师徒制”的方式培训兼职教师。经过3年的持续培训,基本上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能胜任小学音体美学科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万明钢说,针对农村教学的特殊困难和实际需求,学校正在推广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修读一部分其他专业课程;师范生在能够胜任本专业教学的同时还能够承担1至2门其他学科教学。

目前,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的农村和民族艰苦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均有西北师范大学培养的师资。近5年来,该校已有1100多名毕业生扎根新疆教育。学校培养的藏汉“双语”学生,100%返回西藏、青海和甘肃的藏族地区。

提能力:农村教师培训 浇水要浇到根上

幸亏有了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让我对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喜爱,越来越自信。”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中学初中地理教师李锦宽说。

迤车镇中学地处农村,师资匮乏。因为学校缺地理教师,音乐专业毕业的李锦宽只能换专业教地理。然而靠自学和同事帮助,他总感觉“很勉强”。参加培训后,李锦宽不仅学到了教学技能和知识,也拓宽了学科视野,增长了学科兴趣。他的论文和教学心得不断在各级比赛中获奖,个人也获得很多荣誉称号。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说,2010年以来,“国培计划”选拔优秀的农村教师脱产3个月到院校集中研修,由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到受训学员所在农村学校顶岗实习,以解决教师脱产期间的教学问题。这一创新举措使得一线教师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也对师范教育的整体提升有推动作用。

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下,各地也在探索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制度:重庆构建了“国培”“市培”、区县全员培训、校本培训4级培训体系,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河南省通过多种形式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如新乡市和商丘市启动实施的教师终身学习“学分银行”试点建设,通过研究制定教师培训学分的积累和转换政策,实现了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的互联互通;吉林省依托全省进修院校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工程办”,采用“送培训专家、送培训资源”的方式,提供差异化培训和菜单式课程,让乡村教师“学得会”“用得好”。

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基层实际、针对教师需求,‘浇水要浇到根上’。”罗伟其说。(记者胡浩、吴晶、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