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松赞干布故乡墨竹工卡]:贡觉桑杰的苦恼解决了
[编者按]:贫困不仅只是经济概念,更关乎基本的公民权利、能力,其实质是一种权利和能力的贫困。
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今年是我国度过的第三个“扶贫日”。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中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西藏是如何扶贫的?有哪些方式?效果如何?百姓满意度高吗?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西藏网记者走进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附近的墨竹工卡县采访调研,力图从一人,一户,一厂,一县的微观之处着手,描绘墨竹工卡的脱贫历程,折射西藏扶贫的大投影。
△体验中心内分为绿色食品区、特色唐卡区、手工藏香区、民族手工艺品区等几个区域。
位于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嘎则新区,占地850平方米的墨竹尼江·直孔印象特色产品体验中心是墨竹工卡县今年以来最炙手可热的地方之一:一是农民合作社凝心聚力,生产发展热,二是区内外旅游团体纷纷上门,订购买卖热。
体验中心汇聚包括直孔为如夏糌粑、直孔白琼菜籽油、直孔甘露酸奶、直孔氆氇帽、直孔扎雪藏香等一批墨竹特色产品,是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党委、政府近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重点发展专合组织特色产品销售瓶颈,整合各类资金50余万元,引导该乡4家专合组织和扎雪乡1家专合组织共同精心打造的特色产品销售中心。它的前身是5家农民合作社、5位继承家族传承手艺但苦于没有产品销售渠道的农民老板。
△贡觉桑杰工厂制作出的彩柳托盘。
今年41岁的贡觉桑杰是5位农民老板之一,凭着家族传承的柳条编织技艺和手工制作藏香技术于2013年在老家开办厂房。
△体验中心五位老板,右二为贡觉桑杰。
“在村里做,销售渠道不好,我就找到村委会和乡里,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令贡觉桑杰意外的是,乡里很重视自己的“苦恼”,其他村子里的农民合作社组织也有类似的诉求和想法。2015年底,尼玛江热乡党委、政府同县团委、宣传部、文化局、旅游局等多家单位联合,经过认真探讨,协力筹建,打造了这么一处富有直孔特色的产品体验中心。
实践证明,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销路,资源整合是该体验中心的成功经验之一。现在,五位老板扬眉吐气,不仅在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个人的实干努力下,生产规模扩大了,产品销路解决了,还能将富有文化特色的劳动成果推广到区内外,团结带领乡民共同脱贫致富。
△柳条编织工艺。
“我的厂子里有13个工人,都是当地贫困户,有6个女工,还有两个是残疾人。我希望帮助他们多挣点钱,改善生活。”除了柳条编织,厂子里还做羊毛加工和手工藏香。
“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是纯手工、原生态的,比如说这些柳条编织产品,你看这些颜色都很鲜艳,但一点化学的成分都没有,全部是纯植物的颜料涂刷上去的,所以没有异味,颜色像自然沁出来的一样,非常美观!”墨竹工卡县宣传部副部长达瓦次仁介绍道,对自己家乡的民族手工艺产品充满了自豪。
△用藏纸做出的藏式笔记本。
直孔为如夏糌粑也是当地特色产品,由该县海拔4000多米土地上生长的青稞制作,如今继承了民族传统糌粑制作方式和现代化科学包装,生产出白青稞糌粑、黑青稞糌粑、黑豆糌粑等多种绿色食品。
据了解,净土健康产业是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近年来提出来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无疑强化了整个西藏地区的农牧业基础地位,也是立足高原实际,惠民富民的务实之举。墨竹尼江·直孔印象特色产品体验中心正是这一发展思路的结晶之一。
△直孔地区特色手工艺品。
贡觉桑杰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能在南京开一个展销店面,让自己小厂子的手工产品走入大都市的时尚柜台,展现传统纯手工技艺下藏文化的魅力。(中国西藏网 文·图/易文文)
(责编: 郎宁)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