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是连接西藏和内地的桥梁

04.08.2014  15:23

  34岁,一个男人最流光溢彩的年华,吴佳松离开了古稀之年的父母、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年仅五岁的女儿,从北京一路向西到了西藏。在那平均海拔比北京高出93倍不止的地方,开始了他三年的 援藏 生活。

  距那一次入藏已13年,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副书记吴佳松回忆起那段经历显得有点轻描淡写。他说:“这三年,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拉萨。跟那些长期扎根基层工作的干部相比,我的工作显得平凡,也没想象中的那么苦。” 但正是因为有援藏干部平凡却重要的工作,才绘筑了援藏工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1年7月7日,作为中直工委首次派出的援藏干部,吴佳松第一次踏上了青藏高原的厚土。在藏期间,他担任西藏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分管宣传、青年等方面的工作。

  2001年, 青藏铁路 还未正式开通。当时的西藏,并未像现在这样被外界所熟知。“在入藏前,我听人说援藏干部在那边的生活是如何艰苦,有些还跟死神擦肩而过。”虽然在藏的工作条件并没有想象中艰苦,但是对于一个长期在平原上生活的人来说,身体上的考验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吴佳松(右一)看望牧区驻点扶贫干部。

  刚进藏的前几天,吴佳松虽有意识地缓行慢走,但架不住海拔的急剧上升,入藏的前几天,他一直没有睡好,晚上每隔两三个小时就醒一次,还总是做梦,难以入眠。缺氧带来的头疼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有时候头痛欲裂。所幸,经过了几天的适应期,吴佳松平稳地度过了调整期并逐渐适应了这种缺氧的状态,代价就是一下子瘦了7、8公斤。

  如果说生理上的考验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关,那么心理上的孤独和对家中妻儿老小的牵挂,对于每一个援藏干部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

  为了支持吴佳松的援藏工作,妻子一个人默默承担起了照顾家中老小的责任。妻子一句“想去就去吧,家里我们会克服困难来支持你”给吴佳松吃了颗定心丸。当时,吴佳松的女儿才刚5岁。

  “说真的,最后做了决定时,我老婆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忆起当时一家人纠结的心理斗争,这位硬朗的山东大汉眼里多了一份柔情,不停地说:“家人的支持和理解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