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医生王西墨:当地需要什么就去做什么

02.09.2014  13:23

  “与那些长期援藏的干部相比,我一年半的援藏工作微不足道,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我觉得非常惭愧。”刚刚获得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先进个人的王西墨对中国西藏网记者说。

  带了两名西藏昌都地区的医学研究生,与以往同事经常交流感情、探讨工作,虽然距离第一次进藏已经整整过去了7年,但对于王西墨来说,西藏昌都仍然与他目前的生活紧密相关。

  在王西墨心里,援藏的那18个月是令他非常怀念的一段时光。

   去,一定要去

  2007年3月,王西墨被天津市卫生局领导找去谈话,说有一个援藏任务。当时,他已是天津人民医院副院长,虽然感觉有些突然,但他仍毫不犹豫地表态:“去,一定得去!

  王西墨认为,这就是医生的职业要求。SARS、地震、海啸等需要医生的地方,医生就要出现,这是医生这个职业要求承担的公共职责。“我所在的普外科,有很多援藏援疆的医生,大家都去,排队去,而且都是超优秀的才能去,我是主任,更不可能说不去。”他说。

  同年6月,王西墨与另外3名援藏医疗队员,一起抵达昌都地区人民医院,由他担任副院长。初上高原,院长扎西泽仁对他们说:“你们刚到西藏,身体还有个适应期,先休息两天再工作吧。”没想到,王西墨第二天就带着同来的三个人上班了。

  “只有一年半的时间,时间紧,很多事情需要做。”在18个月里,王西墨总是提前一个小时上班,下班也是最后一个离开。

   当地真正需要什么就干什么

  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常规、设备药品耗材的使用、用药目录、学科专业化……王西墨很快发现,作为当地最大的地区医院,昌都地区人民医院在很多方面管理不是很科学和规范。为此,他多次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2007年9月,各临床科室相继完成了昌都地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常规;针对医院药品时有短缺、药品报残率高等情况,制定了医院的基本用药目录;建立了动物实验室,开展腹腔镜基本技术培训的动物实验等开创性工作;指导检验科开展了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改变了原来细菌培养几乎为零的状况。

  2008年,王西墨根据昌都地区的实际需要,对医院的机构设置进行了大胆改革。原来的大外科,分成了外一科和外二科,实现了二级分科。作为副院长的王西墨主动申请,兼任外科主任。

  “其实在当地可以有很多借口不开展工作,比如条件不好、人员缺少等,但是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所以一定要开展工作。”王西墨认为,医疗本身不能拘泥于现在的很多形式,而是要为病人提供合适的治疗。“我在西藏也做过胸科、小儿外科手术,在内地根本不可能,但是你不能眼看着病人死。”在治病救人层面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带有很多条条框框。

  短短18个月里,在王西墨的带领下,当地急需的一些医疗项目实现了本地化。成功实施了胆肠吻合、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肝三叶切除、二期直肠癌切除等手术,填补了昌都地区50多项医疗空白。

  麻醉科主任医生扎西达吉说,在王西墨来之前,医院一年大概做四五百台手术,他来了之后,增加到1200台左右。

  “一切从实际出发。如何把你的技术应用在当地,并能让它推广,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那个地方需要什么就去干什么。”王西墨说。

   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王西墨为病人做检查(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我痛得真的受不了了,已经开始昏迷,家里人都在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昌都县居民泽卓嘎仍激动不已,“王院长为我做了2个多小时的手术,病情稳定了。我非常感谢他,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一直到现在,泽卓嘎都非常感谢王西墨,每年都给他寄东西。“泽卓嘎是因为做完阑尾炎手术后又犯了,我记得是我要上飞机前一天又给她做了一次手术,做好了。这么多年,她一直很感激,其实不是什么大病。”王西墨说。

  2012年,听说王西墨回昌都时,赤列江措赶了几百里路去看望自己的救命恩人。他是昌都地区左贡县旺达镇农牧民,几年前得了重病,什么都干不了,经过王西墨的诊治,他现在行动自由,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昌都地区人民医院信息科职员红英说:“王院长是我见过的医生中最好的一个,他对待病人可以说是人间的菩萨。

  2012年,当王西墨再次踏上昌都的土地时,“王院长回来了”的消息早已传遍了当地,医院门口又排满了前来找他看病的藏族同胞。

   你们应该独立承担工作了

   
王西墨对年轻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右一)(图片来自网络)

  “这不是西墨当时提出的吗?”扎西泽仁说,直到现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他们还会想起王西墨,并经常打电话向他咨询。

  医生费江逢人就说自己是王西墨的学生。援藏期间,王西墨很快喜欢上了这位勤奋好学的藏族小伙子,经常指导他和其他医生的业务工作。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当地很多多发病,而且并不是难以掌握的技术,通过训练是可以掌握的。”王西墨从天津运来一个简易腹腔镜训练箱,每天晚上接上普通电视,在宿舍里和同事们练习。

  “开始是我做他们看,后来是他们做我指导,再后来,我告诉他们,你们应该独立承担这项工作了。”在王西墨的带领下,昌都地区人民医院成功进行了第一台腹腔镜手术,费江和其他年轻医生的出色表现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在专业人员的培养方面,王西墨还编辑了西藏昌都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视频教材。这套教材涵盖了临床思维的建立,身体各部位体格检查的规范,以及基础化验检查的视频教学资料,使基层医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临床工作水平。

  “新技术本地化,对于援藏医务人员来说,这是我们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工作。”王西墨说。

  2008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援藏工作先进个人和天津市劳动模范;2012年,先进事迹被录制成电视片《天边不再遥远》,被评为100部优秀党员教育片,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在全国进行展播……

  因为援藏,王西墨获得了很多荣誉。他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其实在昌都工作,对于我们医生来说,和在天津没什么区别,干的都是治病救人的事,只不过环境有点特殊而已。与那些把毕生精力奉献给高原的‘老西藏’相比,我做的这点工作不算什么。”王西墨一再对记者强调,医生与其他职业一样,都有自己的职业要求,自己所做的不过就是尽了本分而已。

  (责编: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