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藏文化中的“羊元素”
新华网拉萨2月22日电(记者王守宝)“羊羔花盛开的草原,是我出生的地方,妈妈温暖的羊皮袄,夜夜覆盖着我的梦,喝一碗奶茶,滚烫得像妈妈的话。”藏区知名歌曲《妈妈的羊皮袄》的歌词不仅表达了世间母爱的伟大,同时,也透露出在高寒艰苦的藏区大地,羊这种动物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对于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来说,羊全身都是宝。羊皮袄是藏族群众的传统服装,在温度极低的高原冬季让人可以防寒保暖。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藏族人民五彩斑斓的氆氇服饰绝大多数用羊毛编织而成,家家户户床上用的卡垫也是羊毛制作,而鲜美的羊肉则是藏家餐桌上各种美食的上好材料。
可以说,羊是上苍赐给藏区珍贵的礼物,所以西藏农牧民也就赋予了羊这种动物更多的内涵。
在西藏日喀则公安系统工作的尼平家,装满青稞糌粑的切玛斗被安放在客厅最显著的位置,作为一种西藏传统礼仪文化,尼平家里来的客人都会用手捏切玛斗里少许青稞向空中抛去,寓意吉祥如意。留意发现,切玛斗旁还供奉着一个吉祥的仿制羊头。
据熟悉西藏民间文化的山南地区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乡长普巴介绍,几千年来,羊在藏区群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吃喝住行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所以,羊头会被供奉在切玛斗旁,以此期盼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据了解,羊不仅在满足群众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羊也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据普巴介绍,西藏农牧区历史上广为流行一种羊关节的儿童游戏就是一种反映。
农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于是就地取材的羊关节游戏就诞生了。羊关节外观造型有六个面,每个面分别代表马、驴、绵羊、山羊、鹏等不同的动物等级,游戏双方分别将羊关节抛出,以落地朝上的一面来决定胜负,输家将自己的羊关节交给赢家。
在日喀则著名格鲁派寺院扎什伦布寺的后山上,经常会看到一群山羊在半山腰休闲地食草,据了解这些都是放生羊。据尼平介绍,所谓的放生羊,就是农牧区家庭为了消除灾难,求得家人的健康、平安,将家里的一些羊只选定放生,发誓永不杀害。这些羊,有的在家中饲养,而有的则会送到寺庙放养。
关于羊的信仰还演化成一些宗教活动。在西藏流行一种说法,叫“马年转山、羊年转湖”。据普巴介绍,围转草原上的纳木错等“圣湖”,是藏传佛教的一种重要宗教活动。因为羊已经内化成为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物,羊年转湖被认为与其他年份不同,更能增加信民的殊胜功德。因此,羊年转湖人数众多,就连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藏区的信众都会到西藏转湖、朝圣,以求平安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