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拉萨人均GDP增长165倍
9月1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拉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50年来,拉萨经济体制、经济结 构、经济增长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65年到2014年,拉萨生产总值增长了319倍,人均GDP比1965年增长165倍,年均增长11.1%。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更加活跃
发 布会上,拉萨市副市长吴亚松介绍,50年来,拉萨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各项发展指标始终处于西藏全区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2014年全 市地区生产总值347.45亿元,比1965年的0.94亿元增长369倍,年均增长12.8%;人均GDP56616元,比1965年的341元增长 165倍,年均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64.8亿元,比1965年的503.46万元增长1286倍,年均增长15.7%。
如今,拉 萨经济逐步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市场活力充分迸发,拉萨已经融入了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截止到今年3月,全市非公企业达到 5030家,是2011年的2.2倍;注册资金达224.5亿元,是2011年的8.3倍;商品市场更加活跃,2014年全市社会零售品总额180.33 亿元,比1965年2044万元增长881倍,年均增长14.8%。”吴亚松说。
50年来,拉萨现代化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建立起了一个包括能源、轻工、食品加工、民族手工业、藏医药等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2014年工业总产值92.06亿元,比1965年的 1621万元增长567倍,年均增加13.8%。近年来,拉萨市调结构、创特色、树品牌,重点扶持和培育旅游、文化、净土健康等环境友好型、文化和谐型、 成果共享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50 年来,拉萨市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蓬勃兴起,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吴亚松说,50年来,拉萨交通条件极大改善,青藏、川藏公路和青藏、拉日铁路汇聚拉 萨,机场高速公路和嘎拉山双向隧道建成通车,贡嘎机场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机场改扩建、拉林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形成了以 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为主的综合交通体系。
吴亚松表示,50年前,拉萨市区只有6条道路,城市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柳梧新区、 东城新区、东嘎新区迅速崛起,拉萨“东延西扩南跨、一城两岸三区”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0.29平方公里。西藏会展中心、综合展馆、 群众文体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此外,拉萨市城市供暖工程圆满完成,供暖覆盖率达98%,城镇居民对 供暖工程基本满意率达95.8%,实现了西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供暖革命”。严格落实节能减排降耗措施,在公共交通及公安系统试点应用新能源汽车, 加强PM2.5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在国家环保部公布的环境优良城市排行榜中,拉萨市常年保持全国前三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50 年来,拉萨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各族群众。优先发展教育,实现资源共享。吴亚松 介绍,2012年以来共新建公办幼儿园116所,基本实现幼儿园县(区)、乡、村三级全覆盖,全面落实“三包”政策,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全覆盖。投资 73亿元,建设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大学科研、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等为一体,设施齐全、功能多样的现代化教育城。
拉 萨市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伤、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覆盖率均达95%以上,孤残弃儿童集中供养工作扎实推进,五保老人实现意愿集中供养率 100%,僧尼养老、医疗、低保“两险一保”全覆盖,使各族群众和广大僧尼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近五年来,拉萨市在民生改善方面总计投入资 金达到88.08亿元,年均增长26.09%。
吴亚松表示,拉萨市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连续3年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 意度位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之首;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生典范城市等数十项殊荣。 “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已成为拉萨各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