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投入逾亿元资金 西藏传统非遗文化获新生

15.06.2015  20:33

    新华社拉萨6月15日专电(记者许万虎、索朗德吉)记者15日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自2005年西藏启动非遗保护工作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累计投入近1.3亿元,全区各地(市)、县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全力传承保护西藏非遗文化。目前,西藏一批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在保护中重新焕发生机。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吉吉介绍,中央和自治区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西藏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调查、研究,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全面系统地记录,抢救和资料整理出版,数据库的建设,资助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等方面。

    据介绍,2005年,西藏全面启动非遗普查工作。通过普查,全区共收集记录稿10万余篇,音像1500余盒(盘),照片4万余张,根据普查,目前发现全区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10个非遗种类,共发现非遗项目近800项。

    此外,结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目前西藏完成了传统八大藏戏、西藏舞蹈艺术、格萨尔史诗的多媒体数字化工作。同时,对普查收集的文字、照片、影像等第一手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初步建立了自治区、地(市)、县三级非遗数据库。

    为促进非遗生态保护和活态传承,西藏自2011年命名30个非遗传习所为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并累计投入近400万元用于完善传习基地的设施及设备、开展各类传承活动等。

    得益于一系列保护措施,西藏一批亟待抢救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吉吉说,目前西藏已建立起国家、自治区、地(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藏族天文历算等89项代表作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格萨尔说唱艺人次仁占堆等68名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3项代表作、350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名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