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遵珠:藏靴 善用传统技艺添加创新元素

12.05.2017  14:27

  △强巴遵珠的藏靴情节 图片来源:西藏文化网

  中国西藏网讯 “民族传统技艺仅有继承是不够的,更需要发扬和创新。保护西藏传统工艺就必须把它做活并进入市场,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利于传承。”强巴遵珠,这位土生土长的高原汉子谈起民族技艺来有一套自己的独到见解,已过花甲之年的他正是一位西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回首往昔,从藏靴、藏纸等技艺传承到创办福利学校,一路走来,强巴遵珠感慨万千。如今,他的事业已小有成就,名片上有很多头衔:拉萨市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校长……

  上世纪80年代,强巴遵珠在拉萨一鞋厂任副厂长。当时,鞋厂的产品藏靴的所有工序皆为手工制作,并且分工明确,质量要求严格,尺寸标准明晰,但变化不多。天长日久下来,强巴遵珠心思活泛了:“在不断学习他人技艺技巧的过程中,我有了创新的灵感。”

  面对一成不变的藏靴,强巴遵珠想,为什么不能加入新的元素?在接下来的日子中,他只要看到市面上流行的藏靴,就买回家仔细研究。“拆开再缝上,缝上再拆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钻研、学习,强巴遵珠终于做出了精美的新款藏靴。

  2013年,藏靴制作工艺被纳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强巴遵珠也在2014年获评西藏首届工艺美术大师。

  △强巴遵珠向顾客讲解藏靴的奥秘 图片来源:西藏日报

  据强巴遵珠介绍,藏靴是生活在牧区的藏族、蒙古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早在新石器晚期,青海都兰县一带就有革履靴鞋了。原始的靴鞋,原料为牛皮,较厚的牛皮作底,薄一点的作面。底和面的缝合用牛羊皮条,鞋口前端还有带毛的牛羊皮装饰。“这样的靴鞋或许就是藏靴的祖先吧!”藏靴经过时间的沉淀与漫长的发展变化,现在已经发展地更为合理、实用,适应牧民群众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用于生产、生活,外观也日渐精致、美观。

  强巴遵珠表示,藏靴有着自己独特之处。藏靴没有左右脚之分,两只鞋子一模一样,这就使一些腿脚不好的人,或者因为两只脚用力不均匀导致某一边鞋子磨损特别快的,可以换着左右来交替使用,增加藏靴的寿命。而且,一些藏靴特别耐磨,一双鞋子或许就可以陪伴一生。

  在强巴遵珠创立的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的藏靴生产车间,许多工人辛勤工作着。不大的作坊里,顺着窗户一溜卡垫,十几个手艺人盘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飞针走线,手臂有节奏地上下挥舞,极具艺术感。他们的手下,仿佛不是一双双靴子,而是一件件艺术品——一件件和西藏老百姓生活切实相关的艺术品。

  强巴遵珠说:“藏靴所有工序皆为手工,制鞋的工艺流程大约十多种,包括选料,磨底等。工人们一针一线制作,大约需要4—5天的工夫才可以完成一双鞋子。”一双靴子的制作工期较长,产量也有限,属于费时费力的高成本制作,所以藏靴的售价也不便宜,一双大约要卖到700-900元。目前主要的销售对象是一些僧侣。

  在拉萨八廊街的许多商贩眼里,强巴遵珠是地地道道的西藏“鞋王”,因为拉萨市场上的旅游纪念用品藏靴中,约有60%出自强巴遵珠的企业,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谈及“龙头老大”这个称谓,强巴遵珠解释:“彩泉制作的藏靴主要目的是以传承手工艺为主,不是为了盈利。”

  △强巴遵珠与藏靴合影 图片来源:西藏文化网

  提到目前藏靴所面临的困难,强巴遵珠说:“以前和我一起传承藏靴技艺的老师傅们陆续过世了,一名普通工人需要十多年耐心的艰苦奋斗才算成熟。由于藏靴生产的纯手工制作,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习、去传承,怎样延续这门手艺确实成为了一个难题。”但令他欣慰的是,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许多毕业的孩子对藏靴制作情有独钟,这样不仅解决了一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将藏靴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研习古老技艺、帮助别人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意义。”强巴遵珠正着手撰写一部关于西藏藏靴制作工艺的书,而且帮助残疾儿童的事业还将坚持下去。(中国西藏网 文/周晶)

(责编: 刘莉 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