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带你回顾1983年的拉萨
中国西藏网讯 2016年西藏经济增速达11.5%,连续2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316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环境持续向好,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59%……西藏的发展令世界瞩目。而回望过去,西藏的发展变化早已起步。
1983年,一位名叫张彦的记者前往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感受西藏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据有关报道,张彦刚下飞机就碰到了一批外国游客。他所在的招待所里,“也经常住着一二十个外国人。这些人多半是在我国工作或学习的外国教师、专家或者学生。他们趁假期来西藏探奇,有的甚至不辞辛苦乘汽车翻山越岭而来……大宗的外国旅游者都住在7公里外中国国际旅行社分社的宾馆里,有组织的乘旅行车到各处游览。据说,一九八一年,西藏国际旅行社接待的外国游客已达两千人。一九八二年,可能比这份数字还要大些”。
图为外国游客在哲蚌寺 图片来自《今日神州》
图片来自《今日神州》
而在市场上,张彦也收获不小。在八廓街上,“从日用百货到玉石古董,从酥油肉类到蔬菜酸奶,可以说应有尽有。尽管利伯维尔场(编者注:法语词“自由市场”)上有些商品的价格比较高,但买的人照样那么多。这表明,物资是丰富的、购买力也是强的”。
拉萨物资交流会情景,图片来自《今日神州》
张彦还赶上了在拉萨城关区举行的城乡物资交流会,“几百个新搭起来的藏式帐篷出售这五花八门吃穿用的物品,而且多半是民族形式的。在这里,可以买到图案秀丽的地毯、藏靴、氆氇,制作精美的银壶、银杯、藏刀,也可以买到刚从地里摘来的又嫩又大的西红柿和黄瓜。在这里,不仅大量花样翻新的传统工艺品备受欢迎,包括四个喇叭的立体收录机在内的各种现代化电器设备也成了热门货。据交流会主管部门的统计,每天成交好几万元。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
1983年的拉萨街头,图片来自《今日神州》
此外,“拉萨增添了不少新的建筑。有办公大楼,有少年宫,有双层山洞冷库,有藏医院门诊部,有郊区商店,还有二十九座藏式居民楼,据说自一九七九年以来新建面积即已达二十万平方米”,这让记者感到欣喜。
藏博会开幕式,图片来自国际在线
33年后,拉萨在2016年入围了世界旅行奖“东亚及东南亚最受欢迎城市”,是我国唯一入围世界旅行奖的城市。第三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在拉萨圆满闭幕,此次博览会签约项目146个、协议投资1084.3亿元,有15个国家的政要、驻华使节、投资商、旅行商和专家代表,16个国家部委和有关单位领导、25个省市代表团等共1067名嘉宾出席,20余万客商和各族群众参加展览展示。
如今,拉萨有5座机场迎接国内外的游客前来,新城区高楼林立,商业街古老而繁华,朝圣的信众络绎不绝。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西藏“晒”出了高分成绩单,拉萨正昂首迈向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化高原新城市之路,西藏也将有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国西藏网 综合/白雪曼 文中1983年资料来自《今日神州》,文章原载于《中国建设》。)
(责编: 于超)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