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关注恒大的时候 这些人已经为中国足球捧回了一座世界杯
国足折戟香港,某球员警告“键盘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吃着方便面穿个大拖鞋在键盘前瞎bb”。网友的回复很有爱:“原来国足除了脚臭,嘴巴也需要清新剂了”。
海南琼中女足的姑娘们兴奋地捧着奖杯 来源: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热爱足球的藏族孩子。 图片来源:阿坝新闻网
新疆足球孩子潍坊杯夺冠:长大后再“灭”日韩 图片来源:天山新闻网
当然,绝大多数国人很焦虑,亚洲杯上生猛的国足哪儿去了?中国足球到底路在何方?难道我们只能看着用金元堆起来的广州恒大淘宝队高歌猛进,然后将世俱杯YY成世界杯?
其实,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喜忧两重天的2015年还是有一抹亮色的,只不过咱们都没注意到——今年7月,海南琼中女足日前在2015“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12岁女子组比赛中一举夺冠。
要知道,“哥德堡杯” 是全球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青少年足球比赛,在世界足坛有着“小世界杯”的美誉。换句话说,这群女孩已经为咱们捧回了“世界杯”。
而这支“小世界杯”冠军球队,却是由大山深处的一群黎族小姑娘组成。新华社曾这样报道这支球队:“圈内给琼中女足起了个“橡皮糖”的外号,因为姑娘们总是不惜体力地奔跑,让对手们十分头疼。”
熟悉中国足球,或者看过国足1:5惨败给泰国队那场比赛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作风,正是时下国足的那些“球霸们”所缺少的。
实际上,早就有人注意到,少数民族地区或者说西部地区在发展足球运动时,具有一些独特优势。
比如,体质更好。西部农牧区的娃娃们继承了祖辈的饮食习惯,从小喝牛奶、吃牛羊肉,身体没那么娇贵,有点磕磕碰碰没啥事,具有充沛的体能优势。
其次,斗志顽强。在西部广大的农牧区,家门口一片草原或者一块裸露的黄土地就是天然的球场。在这样的“球场”中摸爬滚打,磕磕碰碰中长大的孩子,继承了血液里勇猛尚武的精神,总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另外,热情高涨。农牧区的孩子,还没有被电子产品污染,不会为了一张游戏点卡哭着鼻子跟父母要钱。在那里,踢球就是娱乐,就是一群孩子全部的业余爱好。
还有,群众基础好。在农牧区,拎个小板凳为球场上的孙子加油的爷爷奶奶们,无论如何想不通城里的邻居们为啥“老死不相往来”。少数民族地区也拥有开展足球运动的底蕴。早在1993年2月,呼和浩特蒙古族学校女子足球队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中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最终以五战五胜进40球失0球的战绩夺得冠军。
随着中国足球环境总体趋好,少数民族地区的足球开始快速发展。新疆今年召开了青少年足球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建设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的发展方向。西藏几年前已经成立了足协,并组队参加了全国性的足球比赛。内蒙古在2014年度的“谁是球王”五人制足球争霸赛中,参赛队伍多达1600支。
可以说,少数民族地区足球的发展,为中国足球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才基地。有人说过,中国足球应扩大选才范围,深入到包括草原在内的中国农村牧区选拔足球人才,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及早地、有目标地发现“球苗”,建立起青训梯队体系,为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中国足协的大佬们,别总想着傍着恒大遮羞了,也别总盯着手机屏幕了,抬起双眼望向西部吧,那里真的有一群热爱足球的娃娃们。说不定,20年后,这些孩子会为中国足球带回一座真正的世界杯。你说呢?
(中国西藏网 文/范登科)
(责编: 李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