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峡谷、战天气、抗乱石  中尼跨境“空中生命通道”是如何炼就的?

30.04.2015  11:01

    新华社日喀则4月29日电题:穿峡谷、战天气、抗乱石  中尼跨境“空中生命通道”是如何炼就的?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条“空中生命通道”——一边是我国西藏日喀则海拔2800米的吉隆镇,一边是海拔只有1700米的尼泊尔境内山谷,飞机起飞后穿峡谷、战天气、抗乱石,每次往返约60公里,将一个个同胞营救回国。

    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次生命的接力。在余震不断的日喀则,新华社记者观察记录了中尼跨境空中大营救背后的故事和细节。

     总算安全了,回到祖国回到家了

    29日中午12点32分,伴随着旋起的尘土和巨大的轰鸣,编号为LH92777的迷彩涂装米171直升机降落在西藏日喀则吉隆镇一块三四亩见方的平地上,被困中尼边境尼泊尔一侧的最后20多位中方水电施工人员回到祖国。接机的边防战士迅速跑到仓门前,像迎接自己亲人般,一对一帮他们拎起行囊走下直升机。

    从当日上午8点半成都军区某陆航旅第一架次直升机起飞,到最后一架次着陆,四个小时内,3架直升机高密度飞行15架次、每次跨越国境往返近60公里,终于把因“4·25”强震被困中尼边境尼泊尔一侧的214名中方水电七局施工人员,成功营救回国。此前一天,他们中的伤员已先期被直升机接回,这样参与项目的254名被困中方水电施工人员全部被营救回国。

    “总算安全了,回到祖国回到家了”。拉着接机战士的手,获救的水电七局员工万春强一个劲念叨着这句话。回想起“4·25”地震当时两边黑压压的高山垮塌的情景,他依然十分后怕。从29日早上7点开始,他就和大家一起开始等直升机,得到今天大家都能撤离的消息时,每个人都非常激动。他乘坐第6架次直升机,在上午10点12分降落在吉隆镇。

    “半天时间,通过我们的装备、我们的努力营救214名同胞回国,作为陆航飞行员感到自豪。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汶川地震以来我们的装备、力量、保障、指挥、协同能力不断增强,有能力打赢抗震救灾的硬仗。”LH92777直升机飞行员燕鹏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位有着12年飞行经验的飞行员,参加了自汶川地震以来一系列抗震救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