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86个藏族孤儿引关注 7岁少年梦中的篮球鞋

27.05.2015  18:06


孩子展示一双已经破掉的鞋子。(更尕朋措提供)

  “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真的挺让我揪心。”近日,一位“海蓬”志愿者联系到本报,讲述了他在《齐鲁晚报》上看到的一篇报道——黄河源希望小学和青海玉树曲麻莱县帮手孤儿院的孩子们缺医少药,热心车友们驱车几千公里为其送去礼物。

  孩子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眼神、围墙已倒塌的校门口……4月22日,《齐鲁晚报》B04版刊发了一组记录曲麻莱县帮手孤儿院的图片专题报道《药品送到黄河源》。本报记者联系到发稿记者陈文进和孤儿院的院长,详细了解了当地的情况。

  据帮手孤儿院的院长更尕朋措老师介绍,这座位于海拔4200米的孤儿院已经成立了9年,目前有86个孤儿。孩子们所有的生活都在此,由于师资条件有限,文化课借读于旁边的县第二完小。孤儿院每年20万元的财政助学金只能够孩子的伙食费。曾去现场采访的记者陈文进说,当地海拔高、气候恶劣,孩子们最缺棉衣、棉鞋。他在学校教室见到,只有简单的桌椅,教室一角的橱子里除了几本字典外,没有任何课外读物。

  “那次采访是全国多地的越野车队的一次爱心之旅,交通很不方便,车辆在风雪中抛锚、路上陷车等等遇到了很多突发情况。”陈文进说,虽然一路辛苦,回想起来却也值得,特别是回到济南后把孩子们的情况报道出来,不少爱心人士纷纷打来热线电话询问如何帮扶时。他说,这些爱心的帮助也许改变不了孩子们的命运,但是能够改善他们一点点现实的境遇就算值得。

  七岁少年想要双篮球鞋 小愿望让老师犯了难

  更尕朋措老师在了解“海蓬”志愿者的用意后,特意向本报记者提供了孤儿院的花名册。一名7岁的男孩阿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自从2014年,阿悟的父母相继离世后,阿悟和他刚上初一的姐姐相依为命。现实总是残酷的,因年龄不同,姐弟俩不能在同一个孤儿院生活。2015年4月,阿悟被送到了曲麻莱县帮手孤儿院,而姐姐却被送到了曲麻莱县一所中学上初一。就这样,阿悟身边没有了亲人。更尕朋措老师说:“阿悟刚进孤儿院的时候,他那无助的眼神让我记忆犹新,小小的个头,每天都跟在我的身后。”尽管孤单,可懂事的阿悟从来没哭过,阿悟常跟老师们讲,“爸爸妈妈不在了,再也没有可以诉苦的地方了,我要好好学习,更要坚强。”生活虽然不易,但阿悟每天都努力地去学习,想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每个孩子都希望有美丽的童年,阿悟也不例外。“我喜欢打篮球,特别希望得到一双篮球鞋。”一个简单的愿望,却让老师犯了难。孩子们穿的鞋子、衣服大多是志愿者捐赠的。如果长时间没有志愿者看望,孩子需要的东西就只能从饭钱中省出来。

  “孤儿院就是孩子的家,作为他们的‘父母’,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他们的小小愿望,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这次,更尕朋措却为一双篮球鞋犯了难。更尕朋措说,学校资金有限,他们能给孩子买的只能是一般的球鞋。“孩子们好动,一个月就会穿破一双鞋,曲麻莱县气温又低,气候恶劣,孩子只能在七月至八月穿布鞋,其余时间穿棉鞋。学校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给孩子买篮球鞋。很多孩子穿的鞋鞋底都快掉了但仍穿着。”除了鞋子,衣服、储物柜等生活用品都是孩子们所迫切需要的。


孤儿院孩子们近期的合影。(更尕朋措提供)

  志愿者呼吁爱心人士加入 给孩子过个快乐的儿童节

  这位“海蓬”志愿者说,眼看“六一”儿童节就要来到了,当在朋友圈看到家长们讨论儿童节送给孩子什么礼物、吃什么大餐、去哪旅游时,但帮手孤儿院的孩子却难圆一双篮球鞋的梦。

  “我曾想去当地看看这些孩子,并给孩子送去我的礼物,让他们过个快乐的儿童节。”这位“海蓬”志愿者说,但他核算过好几条路线后,发现光一个人来回的路费开支大概就要3000元以上。“要是这样还不如把这些钱换成礼物给孩子们邮寄过去,这样他们拿到手的礼物也能更多点儿。

  通过与更尕朋措老师的交流,记者了解到这86名孤儿现在最缺的有棉衣、棉鞋,还有学习用品。更尕朋措给记者发来的孩子的照片中,有的孩子的鞋底已经掉了一半,但仍穿着。“孩子现在穿的很多也是以前好心人捐的,可是现在都已经烂了。

  “我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一起来陪86个孩子度过一个难忘的儿童节。”“海蓬”志愿者说,您可以捐衣,也可以捐学习用品,甚至哪怕是您一句鼓励的话语,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原标题:青海玉树86个藏族孤儿引东营爱心人士关注 7岁少年梦中的篮球鞋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