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洋河畔的哨兵」闪闪的红星
编者按: 《尼洋河畔的哨兵》描述了上世纪70、80年代西藏高原军人的生活。作者郭伟明,1971年至1988年在西藏军区通讯总站工作,历任战士、班长、技师、参谋。退休后,他利用业余时间整理过去的日记,把所经历过的往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高原、了解那一代军人的过去。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真实地存在过。以下为书中节选。
西藏地广人稀,野外施工中我们偶尔也会遇到一些藏族群众,这些藏族群众非常朴实,见到施工中我们需要帮助时,他们会奋不顾身地鼎力相助,他们的善举令我终身难忘。
记得有一天,我们正在山谷里实施换杆作业,旧电杆已经撤下,新电杆尚未竖起,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刚才还是风和日丽的天空,瞬时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铺天盖地的倾泻下来。
为了保障通信不受影响,我们必须尽快将新电杆竖起来。在海拔3800多米含氧量不到内地一半的高原上,几个大小伙子要想竖立起一根沉重的电线杆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草地上到处是水,胶底解放鞋踩在上面很滑,我们的努力一次次失败了。虽然身上穿了雨衣,但冰凉冰凉的雨水还是顺着手臂流进了内衣,内衣被打湿了算不得什么,最恼火的是沉重的电杆压在肩膀上几乎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拼命地将电杆一寸一寸地向上扛着,为了尽快把电杆竖起来,我们使尽了全身的力气,腿上的肌肉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此时此刻,稍有不慎,极有可能伤人。就在这危急的关头,我们突然感到肩膀上增加了一股向上的力量,电杆终于竖了起来。
当我回过头时,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藏族少年,手里拿着杆叉站在我们的身后,红红的脸上带着胜利的微笑。是他在我们最困难、最吃力的时候,帮助了我们。
我上前用力握着他的手说“吐基其!吐基其!”(藏语“谢谢你!谢谢你!”)少年含笑回答说“吐基其玛勒。”(藏语“不用谢”)他的神情是那么的纯朴、自然。
从少年的身上,我看到了藏族群众朴实、善良的品德和助人为乐的伟大精神,也看到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
为了表达我们的谢意,我将一顶带有红五星的军帽端端正正地戴在了少年头上,那一刻,少年的神情是那么的激动和自豪,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让我们会心地笑了。
当我们完成任务准备离开时,满天的乌云已经散去,阳光洒满了大地,抬头望去,只见藏族少年还在远远地向我们挥手,连绵起伏的群山回荡着“金珠玛米,吐基其!金珠玛米,吐基其!”(藏语“解放军,谢谢你!”)……
那闪闪的红星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的红,那么的美。(中国西藏网 文/郭伟明)
△西藏军民鱼水情代代相传。图为2015年尼泊尔“425”大地震后,西藏吉隆县吉甫村67岁的索朗曲珍拦住在当地参与抗震救灾的日喀则军分区抗震救灾队伍送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表示感谢。光明网特约记者张震 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