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藏20年 从“输血”走向“造血”

28.08.2014  13:39

   专题链接: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  

   中国西藏网 讯 “对口支援西藏的主要意义,是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在8月25日举行的对口支援西藏20周年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上,俞正声主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2014年8月25日上午9时30分,对口支援西藏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 援藏 省市代表、援藏中央企业代表以及援藏干部代表轮流发言,大会还表彰了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并就新形势下的对口援藏问题进行了探讨。

  1994年7月,中央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开展“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20年间,承担这项任务的有关省市、中央部门和中央企业,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全面展开工作,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西藏社会稳定,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对口援藏20年来,中央先后选派7批近6000优秀干部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藏工作,累积投入援藏资金260亿元,开展项目7615个。而这之中,80%的资金投入用在对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利改善,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20年,可以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社会局势最稳定、民族团结最牢固的时期;是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是西藏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西藏各类人才最多、与内地交往合作最活跃的时期。

  20年来,内地的管理经验、市场理念、技术成果等不断进入西藏,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各援藏省市和单位从西藏实际出发,不断调整援藏方式和模式,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的工作模式:将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援藏转变为产业援藏、技术援藏等“造血式”、援藏,从资金、技术、人才、教育、就业等方面加大援藏力度,形成了以干部、人才援藏为龙头,资金、物质援助为重点,项目建设、经贸合作为载体,促进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为目标的科学援藏工作格局。两地人才交流、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区外就业、特色文化出访……一系列旨在增强西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援藏措施,为西藏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又有了新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大战略思想,就此,做好新形势下对口支援西藏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充分认识和把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长期性、群众性、科学性,大力实施经济援藏、教育援藏、就业援藏、科技援藏、干部人才援藏,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格局,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时期的对口援藏工作计划,要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通过“大稳定、小调整”的方式,解决对援藏资金的管理平衡、企业援藏的更有效办法、干部援藏的办法体制等一系列新问题。

  西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对口援藏不是把西藏变成北京、江苏、上海,而是要更好地保护当地特色,要尊重藏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千百年来,雅鲁藏布江的水滋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保护好这片高原上的山、水、人文,做到“生态保护、民族团结”,才是对口援藏工作必须遵循的思路。

(责编:马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