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谈话”不能只谈贡献不提“道歉”

11.08.2015  12:50

  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以内阁决议的形式发表战后70周年“安倍谈话”。安倍第二次上台以来,其对内对外的一连串言论举措已大失日本国内外的认同和信任,人们对安倍的历史观当然也就大打问号。因此,安倍会以何种姿态、何种措辞来回顾这段历史,全世界十分关切。

  今年以来,围绕所谓的“安倍谈话”,安倍曾释放出许多不同甚至前后矛盾的信号。其目的一方面在于试探国际社会反应,缓冲不必要的国际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以其为与一些国家博弈的筹码。随着8月14日的逐渐临近,特别是前几天,旨在为“安倍谈话”提供建议的“21世纪构想恳谈会”提交的报告书中虽然写入了“侵略”和“殖民统治”,但并未涉及是否应该“道歉”,舆论的猜测再次井喷:众所周知,“村山谈话”的核心部分概括起来是四大关键词——“侵略”“殖民”“反省”“道歉”。安倍是全盘接受,还是继续只“反省”不“道歉”?是否会回避“侵略”这样的关键词?

  鉴于安倍自第二次就任日本首相以来的种种表现——质疑过“东京审判”,抛出过“侵略定义未定论”,登上过涂有“731”字样的战机,当着天皇的面带头呼喊“万岁”,参拜了靖国神社,甚至推动包括解禁集体自卫权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向着“修改和平宪法”终极目标迈进,世人不无理由对“安倍谈话”忧心忡忡。

  日本媒体预计,“安倍谈话”的主要内容将包括对过去大战的深刻反省,日本战后作为和平国家的历程,以及日本今后的国际贡献。也就是说,谈话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各占三分之一篇幅,从篇幅安排来看,安倍用心,昭然若揭。他显然是急于“翻篇”,引导国际舆论向前看,更加关注日本的战后和今后,而不是以往的不堪历史。

  但这显然是缘木求鱼。一国之现在和未来总是由过去而来,三者紧密联系。就日本而言,能不能走和平主义道路,取决于日本持有什么样的历史观。世所公认,日本战后总体上是走和平主义道路的,这也为2008年签署的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所承认:“日本在战后60多年来,坚持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通过和平手段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方对此表示积极评价。”但是,应该看到,日本选择走和平主义道路并不顺利,而是充满斗争。纵观战后日本史,就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相互对立斗争的历史。保守势力顽固持有“皇国史观”,否定侵略历史;革新势力则主张正视侵略历史,誓不再战。只不过在以往的交锋中,革新势力处于优势,从而稳定了日本战后走和平主义道路的基础。

  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本政治不断呈现保守化趋势,并在冷战结束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得到加强,进入“总体保守化”新阶段。保守主义思潮在不断蔓延,“皇国史观”更有抬头之势。人们不禁要问,日本将向何处去?

  所以,“安倍谈话”中事关历史观的第一部分至关重要,日本领导人对历史的解读,直接折射出今后日本将走什么样发展道路这样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历史不是任人捏玩的橡皮泥。当年日本发动的那场战争的侵略性质,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安倍是否会全盘继承“村山谈话”,不仅关系到对那段历史事实的认定与否,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日本政治家如何从那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如何在历史的延续过程中制定今天的国家发展战略。

  “安倍谈话”只有全盘继承“侵略”“殖民”“反省”“道歉”,才能让世人看到日本继续走和平主义道路;相反,如果“安倍谈话”闪烁其词,故意模糊语言和逻辑,只谈“贡献”,不提“道歉”,那么安倍所谓的“积极的和平主义”本质也就暴露无遗。日本哪里还可能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呢?人们哪里还会相信日本会对未来国际社会作出贡献呢?

  原标题:“安倍谈话”不能只谈贡献不提“道歉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