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民进党难以做到的三件事

16.11.2016  14:35

华广网13日刊载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许川的文章,分析指出民进党难以做到的三件事,分别是:难以摆脱被“台独”绑架,难以找到两岸互动的杠杆,难以真真切切为人民谋利。许川指出,两岸互动的通关密码,民进党心知肚明,只是民进党一味的固步自封,逐渐错失了两岸互动的良机。

全文内容如下:

520以来,民进党始终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三缄其口,这不仅使得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停摆,而且连其他层面的交流也因此受阻。尽管,蔡英文对“九二共识”进行了有选择性的继承,但其不愿意承认“两岸一中”的法理事实和政治事实,已透露出民进党既无法取信于民众,更无法取信于大陆。

第一、难以摆脱被“台独”绑架。

众所周知,“台独”是民进党的精神寄托,长期以来都被奉为“神主牌”,因此,即便说“台独”不能跟民进党完全等同,但它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台独”操控着民进党,民进党依附于“台独”。没有“台独”势力的支持,民进党就没有基本盘,无法竞选;没有民进党作为组织架构,“台独”就无异于一盘散沙,难成气候。显而易见,民进党并不是“天然独”,而是“后天型”“台独”政党。因为民进党是以反抗国民党“威权统治”起家的,其最初的政治目标不是追求“台独”,但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不过,需要正视的是,民进党内部派系倾轧,其中也不乏一些“知陆派”、“西进派”和“冻独派”。只是,这些主张采取柔和政策与大陆往来的派系不仅从未占据上风,甚至还时常面临着被打压的危险。

也就是说,“西进派—强硬派”呈现出“外围——中心”的格局。例如,蔡英文采取不承认也不会否认两岸既有政治基础的模糊政策,就是党内各派系角力的结果。然而,只要蔡英文不明确面对“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就说明“强硬派”一般也就是深绿把控着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发言权。毋庸置疑,蔡英文不可能有通天本领逃出“独派”的手掌心:一方面蔡英文有连任压力,如果“独派”不拥护她为共主,民进党不是没有第二个太阳的可能;另一方面,同属泛绿阵营的“时代力量”跃跃欲试连番表态不会缺席各类选举,难免不蚕食民进党的选票,这就不得不产生巩固票源的压力。

第二、难以找到两岸互动的杠杆。

刚结束不久的国共论坛,再次证明了民进党难有处理两岸事务的能力。“官冷民热”恐成为未来四年或八年的两岸常态。毋需多言,大陆对两岸政党交流和建立两岸联系沟通机制的态度和立场一向是明确的,也是坚定的。民共两党至今无法开启正式的党际互动,其主要原因在于民进党,更在于民进党不愿意放弃“台独”。“台独”无疑是民进党在两岸交往中架设的一道高墙,自己不去推翻,就找不到通往大陆的途径。当然,所谓期待大陆的“转向论”就好比痴人说梦,毫无可能。因为,两岸互动的通关密码,民进党心知肚明,只是民进党一味的固步自封,逐渐错失了两岸互动的良机。

“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关系的桥墩,更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没有“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对话的政治基础,就无法重启两岸各种制度化谈判。然而,问题在于为什么国民党能做到,民进党就做不到?因为民进党通过三大党纲(决议文)给后来的掌权者上了政治镣铐,如果不终止这些党纲,民进党当局执政者就无法脱去“台独”的外衣,自然也就无法找到开启两岸交往大门的钥匙。

第三、难以真真切切为人民谋利。

选前,民进党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谋利,而选后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完全不顾及民众呼声。不仅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就连公共政策也连连跳票。近月来,陆客锐减、社会抗议不断就充分说明了民进党是一个短视的选举型政党。只看重自身利益,只注重眼前利益。民众早已苦不堪言,民进党却老神在在,避重就轻,尽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兜圈圈,在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上玩把戏。诸如,食品安全、一例一休、水电涨价等议题,都凸显了蔡当局并未真正代表民众心声,而仅仅是打着“民意”的幌子,干着不为人知的政治交易。截止十月底,蔡英文和林全的施政不满意度双双超过47%,直逼过半。这意味着,蔡当局的有关政策显然不符合大部分民众的期待。

然而,蔡当局仍旧以政治挂帅,还在一厢情愿的独白。两岸关系上,忽视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相关业者的利益;内部事务上,把党产、赦扁等议题摆在首位,对于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劳工问题置若罔闻。在就职百日的民意测验中,已有45%的民众不满意蔡当局的拼经济表现。照这样发展下去,蔡当局若还一意孤行,民众的经济境况不难想象。所以,近来才陆续有不少绿营县市前往大陆参展行销,以缓解因大气候不佳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十分明显,蔡当局执政已近六月,在两岸关系、“新南向政策”接连受挫的情况下,“经济台独”不但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民众利益还会跟着遭殃。(许川,作者系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