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媒体记者走进四川藏区 没想到藏家如此现代化

18.08.2015  18:15

  “这里的红酒与法国的波尔多差不多。”8月14日,在甘孜州康定红葡萄酒厂,德国《欧洲新报》社长范轩拿起当地产的一瓶葡萄酒说。

  8月13日至17日,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办,四川省委宣传部、统战部承办的海外华文媒体四川藏区行活动走进甘孜州和阿坝州。来自世界10个国家的14家华文媒体的资深记者,走进四川藏区普通群众家中,了解和感受最真实的藏区生活。

  生活巨变

  客栈里藏着致富梦

  “怎么想到开客栈?”在甘孜州丹巴县甲居藏寨,采访团一行被一家客栈吸引,纷纷向客栈的主人——3个藏族姐妹提问。

  “2000年,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香港摄影团,这里的风光让他们停留了好几天。”大姐夏加格玛回忆,香港摄影团的到来,让她发现风景优美的甲居藏寨蕴藏着机遇,她和两个妹妹就一起开了这家客栈,取名为“三姐妹”。从最初接待能力不到10人,发展到现在已能接待70人,3姐妹从过去的贫困户变成了现在的致富带头人。

  在藏区,像夏加格玛3姐妹这样,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例子还有很多。

  “生活改善为什么这么快?除了勤劳外还有什么原因?”澳大利亚《唐人街》总编卢小玲提出一个疑问。甘孜州副州长陈忠义提供的数字让她明白了不少:甘孜州在百姓安居、教育助学等十大行动中已累计投入131亿元,解决近6万户农牧民住房、超过46万人的安全饮水等难题。仅2009年以来,四川实施藏区牧民定居、“9+3”免费教育、社会保障等系列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近300亿元。

  产业碰撞

  希望融入更多国际味

  神沟九寨红、康定红,一路上范轩对两款四川藏区红酒念念不忘。“相较于法国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藏区两款红葡萄酒都不差,但不论是卖价还是品牌,这两款酒都远不及波尔多红酒。”范轩建议,要走出去,让藏区的红酒融入更多国际味。

  如何以更开放的姿态推动藏区发展?8月15日晚,阿坝州副州长虞平虚心听取记者们的建议。

  “要改变传统推广思路,用国际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四川藏区。”美国《世界日报》记者左一心建议。

  “依托四川藏区独特的资源、文化优势发展产业。”美国蓝海电视台记者罗星娜认为,旅游是藏区的优势产业,要提档升级。

  文化传承

  古老藏式小楼连Wi-Fi

  “气候就像在欧洲。”藏区的蓝天白云与通透凉爽的气候,让奥地利《欧洲时报》副社长宣绚感觉仿佛身处奥地利首府萨尔茨堡,而且“这里更有特色。”走在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超过200年历史的老陕街上,宣绚指向墙上的牛粪饼。“这是很棒的习俗,不仅可避免牧草被牛粪便压住枯死,还能为冬季储备天然柴火。

  同行的澳大利亚澳中传媒集团董事长施明星看到了牛粪饼和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传统与现代融合得太巧妙了。”在老陕街上,施明星对居民巴登供布的藏式小楼充满好奇,“从未想到藏家如此现代化”。从外貌看,红白相间的藏式小楼与过去并无太大区别,但屋内电视、冰箱等各式家电一应俱全。看到有记者拍照发微信,巴登供布提醒:“上网可以连Wi-Fi。”“外部民族化,内部现代化。”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总裁张寒萍认为,这是最古老和最现代的完美一体。

  新西兰《乡音》报主编钱漓虹对藏医藏药尤为关注。阿坝州藏医院院长扎西东智介绍,“医院现在正在进行新院建设,新院面积将从7000平方米扩大到1.5万平方米,能满足藏区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在继承传统医学基础上,我们加大创新,加大研究投入,让藏医藏药更具吸引力。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最好手段。”在金川县勒乌乡马厂村,加拿大《世界华人周刊》副总编黄嘉华了解到,政府实施的教育振兴计划,让阿坝州、甘孜州已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制免费教育;2013年以来四川藏区建成藏家书屋4170个、藏传佛教寺庙书屋779个。

  原标题:没想到藏家如此现代化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