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缓解资金压力 业内: 宽松会迟到不会缺席
13日,市场传言称,央行针对部分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资金进行了续作,规模为2800亿元。人民金融就此事向央行求证,截至14日早发稿时,央行对此事未予置评。业内认为,若经济持续下行,货币政策最终会屈服于通缩压力走向宽松。
央行续作2800亿旨在缓解资金面压力
据悉,1月13日-16日是新股密集发行冻结资金高峰期,随后有财政缴款和春节取现压力。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现在新股申购比较集中,春节临近,如果不继续投放,市场资金面可能吃不消。
有媒体报道称,从国有大行及数家股份制银行获悉,对于市场传言的约2800亿元到期MLF(中期借贷便利)于1月13日得到续作的说法,多位人士证实确有其事。据不愿透露姓名人士透露,此次央行针对到期资金的继续投放操作,主要是“一对一”面向中信、浦发等股份制银行,总量约在2800亿元。
据悉,央行于2014年第三季首次披露其创设了MLF。MLF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2014年9月和10月,央行通过MLF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
央行数据显示,近期MLF到期量为2695亿元。民生证券认为,央行此次MLF续发2800亿元完全对冲了到期量,释放货币宽松的信号。
货币宽松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民生证券认为,从中期来看,MLF续作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的下降: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和资本流出冲抵贸易顺差,外汇占款零增长是长趋势,MLF作为中期流动性工具,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留下的基础货币缺口,不排除央行创设期限更长的非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可能性。
“货币宽松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民生证券分析师表示,货币宽松的理由是经济下行和信用风险防范,货币不能宽松的理由是资本外流和股市上涨。但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干预力较强且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股市近期也结束了疯牛行情,若经济持续下行,货币政策最终会屈服于通缩压力走向宽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认为,2015年央行货币政策最需要调整的就是降准,准备金率应该下调。
连平表示,下调准备金率至少有六个理由:第一,在外汇占比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要维持流动性要降准。第二,未来存款放缓的趋势难改,存款增速持续低于贷款增速,将持续对银行构成压力,需要适度下调准备金率。第三,降准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更加直接。第四,2015年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上升的压力依然存在。第五,积极的财政和投资政策需要积极的金融政策的配合。第六,PPI连续34个月同比下滑,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的水平。
2015年货币政策以“新常态”为立足点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既要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又要推动实体融资利率下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不仅两次定向降准,而且两年来首次全面降息。 同时,首次创新设立MLF(中期借贷便利)工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此评价称,“央行定向宽松、结构调整干了很多活,增加了很多总量,而且也不小,但是就是没有看到明显效果。”
近日刚结束的央行2015年工作会议上,央行对2015年货币政策定了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将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央行工作会议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进一步做好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人民金融采访时表示,新常态下央行的货币调控应该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
一方面,在新常态下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从货币政策方面来讲,首先要去适应这种趋势。同时,新常态也不能说出现经济过大的波动,货币政策也要把握好度。“我认为,2015年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不管是速度上,还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上、结构上。” 郭田勇说,“松紧适度意味着既不能放水,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针对经济基本面进行灵活的调节。”
原标题:央行“放水”缓解资金压力 业内: 宽松会迟到不会缺席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