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外交新纪元
2014年是世界大事怪事频出的年份,也是国际战略格局深化调整的年份。中国外交冷静理性,长袖善舞,主动发出中国声音,适时提出中国倡议,恰当展现中国气派,在改革开放30多年对外关系史上,划出一道别开生面的风景线。
一是有胆识。审时度势,处变不惊,敢抓善抓战略新机遇。2014年,诸多举世震惊的大事怪事接踵而至。先是年初乌克兰危机,引发克里米亚公投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美欧先后启动多轮对俄制裁,双方关系骤然紧张并持续升级,大有回归冷战的架势。12月2日,北约28个成员国外长聚会布鲁塞尔,决定组建临时快速反应部队,防御可能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两天后,普京则发表年度咨文,指责西方国家企图用“新铁幕”围堵俄罗斯,决心搞垮俄罗斯,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俄罗斯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俄罗斯有足够的“实力、意志和勇气”来保护自己。在中东,由基地组织延伸并最终独立运作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强势崛起,震惊世界,牵动中东地区战略格局重组,促使本已从伊拉克撤军的美国掉头重返,大举空袭“伊斯兰国”,伊朗和土耳其等也不同程度做出反应。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MH370在南海上空神秘失联,包括154名中国公民在内的239人全部遇难,各类猜想不胫而走。马航MH17在乌克兰东部上空被击毁,295人遇难,让本就紧绷的俄乌、俄与美欧关系火上浇油。纽约石油期货价格12月8日每桶报收63美元,创五年来最低收盘价,布伦特1月原油期货价格每桶报收66美元。油价持续走低,既强烈冲击俄罗斯、委内瑞拉等财政依赖石油的国家,也影响大力开发页岩气试图摆脱对外石油依赖振兴国内经济的美国,使世界经济前景蒙上阴影。苏格兰独立公投也一度令全球政治神经痉挛。面对如此敏感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大国关系经历的深度调整,中国冷静观察,理性处变,遵循互利互惠精神,果敢推进中俄重大项目合作,先后签订两个能源合作协议、1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及“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实施合作备忘录。其中,莫斯科-喀山高铁成功,将为两国首都间长达7000公里高铁建设打下牢固基础。中俄合作超越能源领域,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到新高度,使我在大国关系调整进程中掌握了主动,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拓宽了回旋余地,为优化战略机遇期新阶段的中国对外战略顶层设计、谋划与布局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二是有硬气。既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平发展,又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在捍卫领土主权、安全和发展等重大和核心利益方面不含糊,不示弱、不退让。本来,近年美国大力推行亚太战略再平衡,纠集众多对我领土领海权益声索国起事挑衅,中国周边环境大有黑云压城之势。乌克兰危机特别是克里米亚公投并入俄罗斯后,美欧乌与俄关系急剧恶化,中俄双边合作大踏步迈进,美日等由此担心中国在东亚举事与俄遥相呼应,便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对华态度强硬。美国防部长哈格尔出席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公然点名道姓地污蔑中国“破坏南海稳定”,遭到出席对话会的王冠中副总长严厉批评和姚云竹少将尖锐质问。美国防部长在如此国际场合遭遇中方针锋相对的反驳,中美两家在全世界面前上演高手正面过招,难免举世惊愕。与此同时,中国军机按照国际惯例数次对美巡逻机异常抵近侦察采取果断驱离措施,也使美深切感受到其亚太战略再平衡潜藏着巨大战略风险。美国遭遇乌克兰危机冲击后反而在东亚加大对华施压,表面上来势汹汹,实则暴露出深深的战略焦虑。另一方面,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为中国的硬朗外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毕竟,国家间关系的态势归根到底取决于国家间实力对比关系。国家的实力与利益相辅相成,有实力,不作为,难免导致资源闲置性浪费。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中国在维护国家重大与核心利益时能够而且应当更加自信。2014年中国外交更加硬气,就是源于对自身实力地位的认识多了分清醒、多了分自信,多了分底气。但是,中国外交的硬气和底气限于维权护利,绝非谋求扩张掠夺的强权与霸气。“现在给外交部寄钙片的人越来越少了”,这种形象表述该是“中国外交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