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扶智 产业脱贫—索县亚拉镇脱贫攻坚见闻
317国道旁的索曲河日夜汩汩流动,转过绵延的青色山峦,赞丹寺便映入眼帘。它依山而建,在这里,人们能感受到草原上青山绿水的阔美。而那曲地区索县亚拉镇就在山脚下。
沐浴在阳光下的亚拉镇,显得恬静而幸福。一栋栋藏式小楼镶在小镇上,年迈的老阿妈坐在门前和邻居聊天,笑容印满脸庞;小路上,几个小男孩你追我赶,十分热闹……迎着阳光闭眼聆听,仿佛能听见热心的民间说唱艺人正说唱着小镇的变化。
“桑姆,又去扶贫砂场送酥油茶吗?”一位慈祥的阿妈问道。
“是呀,男人们干着累活儿重活儿,我们也应该多表示表示。”
路旁的对话,来自亚拉镇赞丹雪一居委会,她们口中的扶贫砂场则是索县最大的合作社组织。记者从亚拉镇党委副书记仁增旺姆口中知晓,2010年,为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实现脱贫,亚拉镇成立了扶贫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供应着周边县城建设项目中的砂石和砖等材料。
“因为砂场规模大、效益好,大家干活又很认真,在这里工作的人都十分受人尊敬。”仁增旺姆告知记者。
在仁增旺姆的带领下,采访组来到扶贫砂场,机器的轰隆声听上去十分愉悦。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砂场负责人扎西南加。
“我们的合作社是股份制,包含了赞丹雪一居委会和二居委会的2000多户老百姓。”扎西南加虽已花甲之年,但他看上去特别精神,双眼炯炯有神,话语间中气十足。“眼看就要到年底了,再加把劲儿,多干点活儿,争取年底让牧民股东们多分点红。”
扎西南加忙里忙外停不下来,他说牧民股东们信任,肩膀上就有了责任,这种信任是他的荣誉。
原来,扶贫砂场的管理层人员构成,都是经由一、二居委会的群众选举产生,年轻力壮的男子经过岗前培训取证后,均可参与到砂场的聘用员工行列中。“目前,大多参与的是驾驶运输车、挖掘机等驾驶员职位,月人均工资3500元左右,年轻人干劲儿也很大,工资收入稳定嘛。”扎西南加说。
经了解,在扎西南加的管理下,合作社的销售部、财务部、市场部、后勤部机制健全,经过4年的妥善经营和管理,2015年就给股东们分红100多万元,占砂场年纯利润一半。
祖祖辈辈以当地自然资源放牧和挖虫草为生的牧民,如何懂得经营和管理?这不免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
“有空可以来我们夜校看看。”扎西南加告诉记者,亚拉镇一居委会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按照中央扶贫先扶智的要求,每周一、三、五晚上就会开设夜校教学培训班,“夜校有基本惠民政策、基本法律法规、基本劳动技能、基本医疗常识,夜校教学还涉及到帮助我们理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制定发展规划。”
“希望和梦想,往往会给人带来最大的动力。”扎西南加告知记者,在砂场中,有不少年轻人都希望掌握更多的技术。这因为在砂场工作,掌握技术的人往往工资最高。
扎西南加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40岁的扎塔就是一个上进的年轻人,夜校教学的每一堂课他都不愿意错过。
“因为扎塔告诉我,挖虫草的收入来源虽说在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短暂地让家人衣食无忧,但这不是让一家人过上长长久久更幸福的活计,全民都在奔小康,他的小康希望就要从夜校开始。”扎西南加说扎塔是从藏文字母开始学习的,学得很认真也很吃苦,看到年轻人如此卖力,他也看到了砂场未来更大的希望。
“用我们当地的谚语来形容,便是希望亚拉镇的老百姓在沐浴着党和政府的雨露下,能‘幸福得像格萨尔王妃子仲姆一样’。”采访结束,在日落余晖中,扎西南加满脸欣慰。
(责编: 央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