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融入新疆从学习语言开始
10月9日周爱武在赛里曼·苏皮老师家学习维吾尔语。
新疆日报讯(记者夏青摄影报道)10月9日晚,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晚霞中,微风徐徐拂来丝丝寒意。尉犁县二中退休教师赛丽曼·苏皮家中却暖意融融,七八名学生围坐在赛丽曼周围探讨交流学习心得,46岁的汉族学生周爱武显得格外认真,不停地用维吾尔文记着笔记,时不时用流利的维吾尔语向老师提问,和同学们交流。
能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写一手漂亮维吾尔文的周爱武是河北省承德衡水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提及周爱武学习维吾尔语的事情,还得从3年前说起。
2013年9月,周爱武从千里之外的河北衡水来到尉犁,开始了为期3年的援疆生活。初来乍到,厚重的西域文化、独特的罗布人风情和金色的胡杨深深吸引着周爱武,可在这样一个维吾尔族人口占多数的边疆小县,周爱武又感到很是惶恐。“当地群众说着维吾尔语,大街小巷都是维吾尔文字,我什么也听不懂、看不懂,当时心里真的是很着急。”周爱武回忆道。
心中虽涌动着火一样的工作热情,但现实环境却把周爱武变成了“哑巴”和“瞎子”。周爱武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维吾尔语,尽快融入到群众中。
不久,周爱武在县发改委干部米日古丽·阿斯木的引荐下成为县二中退休教师赛丽曼的学生,周爱武是赛丽曼有生以来教过的第一个汉族学生,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同时周爱武与赛丽曼老师带的23名维吾尔族小朋友成了同学。
时光匆匆,8个月后周爱武熟练地掌握了32个维吾尔字母的听说读写,学会字母只是周爱武学好维吾尔语的开始。对于40多岁的周爱武来说,重新开始学习一门语言,无疑是艰难的。每个周末周爱武都会挤出时间到赛丽曼老师家学习维吾尔语,每次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在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和同学们热心帮助下,周爱武的维吾尔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没有一点基础开始起步,周爱武利用业余时间每天坚持学习维吾尔语。他用废弃的纸张打印了160多页5000多个单词,并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须熟记单词的数量;他的办公桌上摞着厚厚一沓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维吾尔语字母、单词、句子,关键点还用各种颜色的笔标注着;他的电脑里下载了很多维吾尔语学习音视频;他宿舍的床头、洗手间、沙发乃至餐桌上也都摆放着学习维吾尔语的各类书籍。
在单位、在上下班的路上,县里很多维吾尔族干部群众都成了周爱武的义务辅导员,甚至路边的清洁工、超市商店的售货员、单位的门岗、卖馕的大妈都成了周爱武经常求教的老师。
县环卫工人洪其木·阿不拉说:“每次见到周指挥长,他都用维吾尔语和我打招呼,询问我家里的情况,维吾尔语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我纠正,现在他的维吾尔语说得越来越地道了。”
在下乡的路上、午休的间隙,周爱武也时不时拿出事先抄录好的小纸条,读着记着要掌握的单词。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周爱武还主动申请包联尉犁县最偏远的、维吾尔族群众达九成的喀尔曲尕乡。“在村里走访调研,我就拜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乡为师,口语有了很大进步。语言关过了,我和维吾尔族群众的心就更近了。”周爱武笑着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通过3年的不间断努力,周爱武掌握了近2000多个单词,自学了大学维吾尔语的全部课程,现在他不但能用维吾尔语和维吾尔族群众自如交流,还能轻松阅读和书写维吾尔文。
有人问周爱武,3年援疆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学习维吾尔语有什么用?还有人不理解周爱武主动学习维吾尔语的动力在哪里。
周爱武对于个别人的不理解有着自己的想法。“语言是各民族沟通的桥梁,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最简单最管用的一个办法。援疆结束后,我还要发挥语言优势做更多促进新疆和内地沟通联系的工作。”周爱武说,“来到新疆后我就喜欢上了这里,喜欢上了这里的维吾尔族群众。我学习维吾尔语就是要融入当地群众中,我将学习和感情的融合、民族团结结合在了一起,我是带着感情在学习。”
周爱武不仅自己学维吾尔语,还带动身边的援疆干部一起学。每到周末便利用餐厅办起“餐厅课堂”,援疆干部在职工食堂就餐后,他就挂起小黑板为大家讲维吾尔语课,还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体会分享给大家。
援疆医生张晓博深有体会地说:“我是援疆医生,每天接触的患者90%以上是维吾尔族,刚来时靠维吾尔族护士帮忙翻译,没办法和患者去交流。自从周指挥长教了我们维吾尔语后,我现在可以用维吾尔语询问病人的情况,及时掌握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和他们交流也拉近了我和病患间的距离,对工作帮助非常大。”
尉犁县委书记张冠军说:“作为援疆干部,周爱武用业余时间带着感情刻苦学维吾尔语,这不仅体现了他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更体现了他与维吾尔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我们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互学双语,增进团结,这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意义。”
【民族团结一家亲】“我带全家来结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融入新疆从学习语言开始
【图说热点】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具体要怎么做?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