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80年前因帮助红军而被国民党杀害的土司

06.01.2017  00:09

1936年9月红军进入甘南迭部地区,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确定了红军应坚持向北进军的战略。而红军到达甘肃后所经过的地方在当时大部分都属于卓尼第19代土司杨积庆的辖区。图为俄界会议旧址。甘肃日报赵梅摄影

 

据了解,卓尼藏区政教合一的世袭土司制度起源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明正德三年(1508),第五代土司旺秀进京朝见明武宗,赐姓杨,自此历代土司沿用汉姓。时间进入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卓尼土司已经传到第19代,这时的土司正是杨积庆。图为杨积庆年轻时的照片。瞿学忠摄

 

据了解,卓尼历代土司都为当地社会稳定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做出了巨大努力,在当地乃至西北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特别是第十一代土司杨汝松和第十四代土司杨声在禅定寺创办了藏经刻印院,对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编纂刻版,形成了著名的卓尼版大藏经。图为禅定寺(图片来自卓尼县人民政府网)

 

当时,关于杨积庆土司有很多描述,范长江在他的《中国的西北角》中说:“虽身居僻壤,未迈出卓尼一步,但每天都看全国各地大小报纸,及时掌握国内外形势。”在红军进入卓尼土司管辖地界后,杨积庆知道红军是“不压迫番民的红汉人”,遂下令放行。图为左起第三人为洮河南岸土司杨积庆(图片来自新华网)

 

杨积庆要求自己的部队沿途不要堵击红军,不向红军放冷枪,不抢劫红军队伍,不坚壁清野转移粮食。同时,还开仓放粮,让过路红军全部装上了粮食……而杨积庆土司所做的这一切,最终被国民党知晓。1937年8月25日,杨积庆土司及其家人倒在了国民党的枪口之下。图为杨积庆烈士纪念馆展室一角(图片来自中国广播网)

 

第十九代卓尼土司杨积庆精通汉语、爱好摄影,兴趣广泛,和他有着亲密友谊的范长江曾这样评价他“聪明过人,幼习汉书,汉文汉语,皆甚通畅”。图为杨积庆(左)、美国科学家洛克(中)与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图片来自中国广播网)

 

1937年9月,杨积庆的8岁次子杨复兴(藏名班麻旺秀)继任卓尼第二十代土司并兼任洮岷路保安司令。1956年12月,杨复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土司和原国民党少将,这种特殊政治待遇是十分罕见的。在1958年卓尼部分地区发生叛乱时,杨复兴不顾个人安危做了大量说服工作,为平息叛乱作出了重大和独特的贡献。杨复兴先生于2000年因病去世。图为杨复兴。(图片来自中国甘肃网)(中国西藏网 综合/王东)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