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激活西藏牧区发展新动能

16.02.2017  14:41

“聂牌”是那曲地区聂荣县帕玉牧民合作社注册的商标,翻译过来就是“盘羊牌”。因“盘羊”中文商标被抢注,一度让有“盘羊山谷”之名的聂荣县人耿耿于怀。

“年底人均现金收入有11353元,算了一下是十年前合作社成立之初的28倍。”帕玉牧民合作社副理事布迪说,全村不仅早已脱贫,还办起了村级幼儿园、医务室。就在去年,聂荣县还在“聂牌”的基础上成立了商贸有限公司。

“合作社+品牌”推动了高寒畜牧业市场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藏北牧民在牧场与市场之间闯出了新天地。当时的商标“小风波”现成了聂荣人自豪地介绍牧区发展新貌时,随口讲出的一个“小故事”。

雪域大地上,依托合作社创立品牌,发展农牧种养、经营乡村旅游、开发民族手工、搞生产加工和运输流通、建立公司进行多种经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得到有效衔接,“合作社+”被高原牧民探索出“N多”可能。

西藏有5400余个行政村和居委会,而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67家,其中那曲地区有883家。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的2008年至2014年间,西藏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以年均90%的速度增长,社员人数以年均46%的速度增长。”自治区农牧厅研究员莫光刚认为,合作社在西藏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快、主体多样、经营领域广,在促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牧业经营体系、带动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治区“两会”消息显示:2016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6元、增长13%。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收入增速连续9年超过了城镇居民。

帕玉合作社把分散的牧户、草场、牲畜组织起来,有专门的放牧、挤奶、加工、运输等小组,有时让人疑问是否照搬“人民公社”模式。

“经过开展草场承包到户、草场确权登记颁证、草场流转等多轮牧业深刻变革,牧业合作经营已经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聂荣县长李成统认为,牧业合作社采取草场、牲畜、劳动入股,坚持统分结合、以统为主,利人利草利畜,十分贴合西藏广大农牧区特别是那曲这样高寒牧区的发展实际。

今年自治区继续加大了支农力度,推动生产资料有序流转、入股分红、适度集中,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和种粮养畜大户。记者从自治区财政厅了解到,今年安排支农投入为220.63亿元,增长39%。其中,农牧业生产发展资金33.24亿元,农业组织化与产业化经营资金3.17亿元。

(责编: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