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表明:气候变暖将影响青藏高原草地稳定性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最高的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高原的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占我国四大牧区面积的40%以上。稳定的植物群落生产力对于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新华社兰州5月13日电(记者张文静)中国科研人员最新一项研究全面揭示了气候变暖对高寒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显示青藏高原经历的快速气候变暖将威胁到高寒草地的稳定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中科院西北研究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贺金生介绍,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最高的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高原的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占我国四大牧区面积的40%以上。稳定的植物群落生产力对于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已有的研究表明,群落稳定性主要与物种多样性、优势物种、以及群落组成物种生长的同步性等因素有关,但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原因之一是稳定性的研究需要长时间的定位观测。
对此,贺金生研究团队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蒋林合作,在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立了大型增温-降水控制实验平台,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连续5年的群落调查和生产力测定,他们系统研究了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生产力对增温和降水改变的响应。
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增加降低了高寒草地群落稳定性,而降水格局的改变对群落稳定性无显著影响。同时,研究发现,尽管温度增加和降水减少都会显著降低植物物种多样性,但是群落稳定性的降低与物种多样性并无显著关系。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长期的实验数据,揭示了气候变暖对高寒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这意味着青藏高原经历的快速气候变暖,可能威胁到了高寒草地的稳定性。”贺金生说,因此,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境下,干旱年份产草量更低,湿润年份产草量更高,草地向人类社会提供稳定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将面临严峻挑战。虽然该研究在青藏高原进行,但对世界上其他地区类似的高寒生态系统,也应该有同样的借鉴意义。
据介绍,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