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占中” 香港主流出动

05.08.2014  11:16

  8月3日,自由党和的士小巴业界在铜锣湾举行“反占中”活动。(资料照片)

  在香港要发动民众上街,诉诸民粹通常比呼吁稳定有效。但香港近日的政局证明,“沉默的大多数”关键时刻也会发声。截至8月3日晚,香港“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已经收集到逾109万个签名,其中约有107万个手写签名,远超“占中公投”号称的79万票(多数为电子票)。

   占中”民意基础其实很薄弱

  由香港逾千个工商、劳工、专业和政治团体联署组成的“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7月19日在香港街头展开持续一个月的签名运动,签名总数很快超过109万个。

  “反占中”活动发起人周融说,签名行动的目的不是和“占中”势力在数字上较劲,而是要让香港沉默的大多数有平台发声。

  让香港陷入纷扰的“占中”活动是一场政治闹剧。香港正在进行特首普选方案咨询,“占中”发起人宣称,特首提名须采用“公民提名”,若中央不予采纳,他们就将占领和瘫痪香港金融中心中环。实际上,普选特首人选由提名委员会推举,是1990年公布的香港《基本法》早已规定好的,法律不可能因为某些人反对就失效,在这点上纠缠,可谓“纯属捣乱”。

  受到香港反对派政党和外国势力支持的“占中”者,6月底发起了“占中公投”,凭借漏洞百出的电子投票系统,最后宣称得到了79万票。现在,“反占中”签名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根据一般的历史经验,当激进派诉诸民众时,保守派总是处于守势,世界各地莫不如此。109万个签名已经说明,激进反对派的民意基础是薄弱的。

   反“占中”,师兄师弟齐出马

  多名香港官员也在“反占中”活动中签名。对此,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反对大规模犯法是官员应有态度”。

  领导“政改咨询专责小组”的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上周约谈“占中”行动的3位发起人戴耀廷、陈健民和朱耀明,后者在谈话中并不否认“占中”的违法性质。

  香港有通畅的言论渠道,“占中”者或“反对派”完全可以通过议员、政府官员等渠道直接反映意见,却执意要用“公民抗命”的违法方式,不能不引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