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印度高级军事代表团访华 加强两军军事交流
印媒称,由北方司令部司令胡达中将带领的印度高级军事代表团将于下周访华,这是加强双方军事接触和交流、以促进4057公里实际控制线沿线的“建立信任措施”政策的一部分。
据《印度时报》网站12月10日报道称,预计双方将讨论在“实际控制线”沿线“控制”军队对抗以及加强逐步降级机制。一名官员称:“访问将在12月14日至19日之间进行,目的是加强两国军队在有共同利益领域的合作。”
他补充说:“实际控制线在拉达克东部和中国新疆之间,代表团将就加强实际控制线沿线和平与稳定的措施交换意见。它还会与解放军高官沟通并交换意见,并访问中国多个军事和民用设施,其中包括解放军北京军区和兰州军区总部。”
报道称,2010年7月,中国拒绝发放给当时北方军区司令贾斯瓦尔中将签证,理由是他指挥的军队位于“有争议且敏感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因此冻结了与中国的所有军事交流。
从那时起,两国关系解冻,印度和中国缓慢但坚定地加强了双边军事交流及其他“建立信任措施”,例如增加了边境人员会议地点,且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联合反恐军演“手拉手”。
不过《印度时报》之前报道称,两国于2013年10月签署的《边防合作协议》尚未完全生效,该协议是为了确保军队之间的对峙有效减少并控制在当地层面。
报道称,拉达克东部最近已经成为了主要热点地区,实际控制线沿线依然会发生军队之间的对抗,尽管数量略微减少。双方都采取挑衅性巡逻的方式表示对有争议地区的主张,敌对的军队继续跟踪对方的巡逻,而这都是《边防合作协议》明确禁止的。两国提议在高层军事领导之间建立热线,就像印度和巴基斯坦那样的军事作战指挥官(DGMO)级别热线,不过此举尚未成为现实。
本次访问正值中国对拥有230万人的解放军进行重大改组之际,《印度时报》之前报道称,中国的目标是让解放军战备更加完善,更有机动性,改革后,所有军队将处于联合作战指挥的管理下。
报道称,印度东部陆军司令部之前面对的是中国成都军区,北方司令部面对的是北方的兰州军区。现在从拉达克到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本网注)的整个印度前线都将面对新的西部军区。(编译/魏晓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在“携手-2015”联合训练现场,中印士兵交流射击技巧。
【延伸阅读】中印将建首个部长级安全机制 进行“情报分享”
参考消息网11月21日报道 印媒称,印度与中国决定建立首个部长级安全机制,这填补了双边关系总体制度框架中的关键缺口。
据《印度教徒报》网站11月20日报道称,这一决定是在印度内政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与中国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会晤后做出的。辛格还会晤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加强印中安全合作。
报道称,在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和中国公民被“伊斯兰国”组织杀害的背景下,双方还就反恐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印度驻华大使康特对驻华印度媒体说,双方决定“分享有关恐怖主义活动和恐怖主义组织等信息”。该机制被普遍视为两国安全机构就“情报分享”达成的协议。两国安全机构还将分享有关飞机劫持和人质情况等信息。康特说:“我们还将协调彼此在地区和多边论坛上的立场。”
康特说,双方“一致认为,目前应在国际层面打击恐怖主义,双方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康特还说,一个将印度内政部长与中国公安部部长联系在一起的双边机制已经建立。
该机制将由辛格与郭声琨共同领导,并将得到“工作组”的支持。“工作组”由印度内政部一名联合秘书和中国公安部一名局级官员牵头。
报道称,新机制将提供一个制度平台,涵盖对两国“国内安全”产生影响的所有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执法、网络犯罪、恐怖主义、跨境犯罪和毒品走私。该机制下的首次部长级会晤预计将于2016年上半年举行,届时郭声琨将受辛格之邀访问新德里。
在辛格与中国官员19日的会晤中,双方还就作为升级印中安全关系基础的“框架协议”达成了共识。
另据《印度时报》网站11月19日报道称,印度内政部长拉杰纳特·辛格11月19日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官员举行会晤后说,印度与中国将建立首个有关安全和恐怖主义问题的部长级机制。
报道称,此举意义重大,因为印度一直要求中国利用其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来解决与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有关的问题。这一决定是在最近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和中国公民被“伊斯兰国”组织杀害之后不久做出的。
该机制是在印中其他各种机制之外建立的。但印度官员说,新机制与现有机制并不矛盾,因为新机制将在两国部长级层面运行。
辛格说,两国官员将为这一新机制制定更详细的规则。新机制的建立有望在明年中国公安部部长郭声琨访问印度时完成。预计郭声琨将在访印期间就安全问题与印度官员签署一份全面的谅解备忘录。
报道称,新机制将涉及边界、飞机劫持、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问题。两国将分享情报并共同制定应对恐怖主义问题的战略。
目前,中国已与巴基斯坦就恐怖主义问题签署了多项协议,因为中国迫切需要阻止恐怖分子进入与巴基斯坦和中亚接壤的新疆地区。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的重心也是反恐。
报道称,最近,上海合作组织启动了接纳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正式成员的程序。此前,该组织的正式成员包括中国、俄罗斯以及几个中亚国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携手-2015”联合训练现场,中印士兵交流射击技巧。
(2015-11-21 13:56:50)
【延伸阅读】外媒:中印买掉全球一半黄金 助推金价实现反弹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 外媒称,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11月12日称,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上升8%,得益于金价下跌后关键地区的散户投资者逢低买入黄金。
据《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该协会发布的《黄金需求趋势》(Gold Demand Trends)报告显示,今年7至9月间,黄金的消费量为1120.9吨,高于上年同期的1,041.9吨。
报道称,第三季度占黄金需求总量超过60%的黄金珠宝需求上升6%,为2008年以来需求水平最高的第三季度。
和第三季度相比,今年第二季度的黄金需求要低得多,3至6月间的需求下降12%,减少至六年低点。
全球黄金投资需求跳升27%,至229.7吨,高于上年同期的180.7吨,主要受亚洲和欧美对金条及金币的需求推动。
第三季度金条和金币的总需求增长33%,至295.7吨,高于上年同期的222.2吨。
中国第三季度的金条和金币需求增加70%,至52.3吨,上年同期为30.8吨。印度的金条和金币需求较上年同期的54吨增加6%,至57吨。
美国的金条和金币需求较上年同期的10.6吨增加207%,至32.7吨;欧洲的需求较上年同期的45.3吨增加35%,至60.9吨。
中国和印度的总需求在3-6月下降,但第三季度在金价下跌提振下实现反弹。两国的黄金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一半左右。
印度的需求最为强劲,以印度卢比计算的黄金价格大幅下跌,刺激了非季节性买盘。
第三季度印度珠宝需求增加15%,至211.1吨,上年同期为184.2吨。整体黄金需求增加13%,至268.1吨,2014年同期为238.2吨。
在中国,8月20日是中国的“情人节”,商家借机大力宣传黄金购买,这也支撑了温和上涨的交易量。
中国第三季度黄金珠宝需求增长4%,从上年同期的181.2吨升至187.6吨。第三季度中国黄金总需求也增长了13%。
全球黄金产量同比增长1%,至1,100.1吨,其中,矿产金产量增长3%,至847.8吨,再生金产量下降6%,至252.3吨
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市场情报部门负责人休伊特(Alistair Hewitt)表示,第四季度,印度的宗教节日和中国新年前夕的黄金购买将支持黄金需求。
不过,世界黄金协会对前景较为谨慎。
报道称,该机构将全年黄金需求预期维持在4200吨到4300吨不变,预计中国2015年的需求为900吨至1000吨,印度的需求为850吨至950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消费者抢购黄金
(2015-11-13 08:46:57)
【延伸阅读】金砖四国前景不同调:中印持续增长 巴俄陷入衰退
参考消息网11月10日报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9日公布最新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其中对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大陆等金砖四国展望并不一致。OECD看好印度和大陆仍维持经济增长,但巴西和俄罗斯却陷入衰退,要2017年才可望好转。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1月10日报道,OECD预期,中国大陆经济增长率可能到2017年时放缓至增长6.2%。虽然北京之前宣布推动基础建设的振兴经济措施,将有助带动整体投资,但其几个重工业的景气可能继续调整,和振兴措施效果难以长期持续,都将不利经济增长。
报道称,虽然不动产投资正走出谷底,但楼市仍供过于求。即使民间消费仍然强劲,但通膨压力仍然低落,反映经济增长力度依旧软弱。
印度经济可望维持约7.3%的增长。主要是政府增加基础建议投资,减少经商环境的限制等,正刺激民间投资,加上政府带头给公务员加薪,都支撑了民间消费。
但OECD警告,银行放款氾滥、部分企业举债过度、和政府难以推动重大结构性改革,都妨碍了经济增长。
巴西衰退可能延续至明年,明年失业率继续上升,主要是必须做财政调整、紧缩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膨,和政局不明朗而让投资人缺乏信心。只有外界对巴西宏观经济政策恢复信心,其经济才可望在2017年缓慢复苏。
报道称,尽管衰退让中期的财政紧缩情况非常困难,但巴西仍要以重建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信心为首要任务。
俄罗斯经济仍陷入衰退。因油价持续下跌、国际制裁和资金外逃等,已打击其投资、国内消费和进口。
卢布大幅贬值已把俄罗斯通膨率推升至两位数,减少民众实质所得。OECD预期俄罗斯失业率将进一步上升。
图为卢布。
(2015-11-10 09:36:28)
【延伸阅读】印媒称中印两军借军演增强互信:小分队协作程度高
参考消息网10月24日报道 印媒称,中国一位将军10月22日说,印度和中国在争议边界保持了和平,北京愿意与新德里扩大军事关系,以加强两国军队之间的互信。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10月22日报道称,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张兵说,两国军队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国际反恐行动。
张兵在历时10天的“携手-2015”中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结束时说,这次联合训练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增加了有关联合救灾问题的讨论。
负责军事训练的印度中将阿尔·恰范说,“如果需要”,两国军队可以共同行动,在实际控制线、也就是中印边界附近居住区开展联合救灾活动。
张兵在这次联合训练的举办地陆军第14集团军某综合训练场表示,中方愿意扩大两军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规模,这可以加强双方的互信与友谊。
印度方面参加联合训练的是著名的“那伽团”的一个分队。
张兵说,这次训练很重要,因为两国军队各有进行反恐训练和研究的独特方式。因此,联合训练对加强反恐能力很有帮助。
他还说,两国军队有效维持了中印边界的和平与安宁,并举行了数次边界会晤以维护和平稳定。
两位将军都认为,联合训练有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信任。
恰范说:“从与部队的接触中我知道,他们对联合行动相当有信心。因此意愿始终存在,是否继续扩大合作规模……这取决于政治层面。”
10月22日的最后一场训练是中印联合部队模拟袭击藏匿在两国边界附近一个村庄的“国际恐怖分子”。
《印度教徒报》网站10月22日报道称,尼泊尔几个月前发生大地震后,印度和中国军队率先作出响应。这似乎向两国的军事规划者传递了要把救灾包含在联合军演日程中的紧迫性。
先前的中印军演主要集中在反恐上,但在最近一轮的联合军演中,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成为优先考虑事项之一。
在昆明举行的中印“携手-2015”联合军演结束后,印度负责军事训练的恰范中将对媒体说,军演的联合规划带来巨大信任感。军演内容包括反恐、救灾和使用对方的武器。
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军演结束仪式上,双方指挥官都乐观地表示,两国不断加强的军事关系会对全球产生影响。恰范说,中印作为两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球发挥重要作用来促进和建立一个团结公正的世界”。中方认为,两国军演是更大规模的“全球反恐”行动的一部分。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10月21日报道称, 中国学者说,中印政府缺乏相互信任,这阻碍两军扩大日前进行的反恐演习“携手-2015”的范围和规模。
一些学者认为,对于世界上两支主要军队来说,缺乏经常性军演之类的接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猜忌。
此次历时10天的军演是中印第五次此类军演,于22日在中国西南城市昆明郊外的山区结束。
学者们认为,军演的规模大有改进的必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所长王德华说:“人员交往受限,主要是因冷战思维而缺乏信任。要想加强交往,首先要抛弃对彼此的敌视态度。”
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的郭穗彦说,缺乏信任决定了军演仍然是小规模的。
印度国防部10月21日晚上发表一份简短声明说:“可以看到小分队之间协作程度很高。”
显然,许多人认为,该是这种模拟协作逐步转化为两军之间真正友情的时候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军演中的解放军士兵。
(2015-10-24 09:57:00)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