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七项举措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为深入贯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藏政发〔2016〕61号)精神,推动就业创业工作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山南市委、市政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到2020年全面建成全区水平较高的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基本原则,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创业环境切实优化,倍增效应高质释放。
一、稳步扩大就业规模
一是将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用好用活山南“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对口援藏等有利契机和平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创新”“创造”为内生动力,提质第一产业、扩容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体系,注重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均衡发展。
二是鼓励支持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在藏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大批央企和带“国”字头企业投资建厂,实施了协和措美、协信曲松、中汇措美等光伏项目建设。依托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推动各类群体稳定就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金量。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就业补助资金2058万元,大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实行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广泛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月、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就业预防失业的作用,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兑现稳岗补贴32.32万元。2016年,全市开发就业岗位3207个,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2场次,城镇新增就业52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
二、积极推进创新创业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普布顿珠为组长,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丁哲峰为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各成员单位及各县(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双业”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工作有人管、有落实、有实效。
二是制定了《山南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山南市“双业”办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点)”的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和措施,进一步细化工商税务、社会保险、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平台、创业孵化基地谋划与建设。同时,优化准入环境,积极推动“三证合一”,鼓励支持各类群体创新创业。
三是突出市场导向,建立以政府、企业、创业者为重要组成的创业专家指导12人团队,强化协调联动,切实加强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指导。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产业发展,以电子商务为重点,建立50个具有西藏特点、山南特色的创业项目库,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快递等项目。
四是开展创业系列活动。将民族手工业作为创新创业的突破口,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投入资金75万元,开展创业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250人,成功创业38人,带动就业330人。培育创业文化,举办以“创新·创业·创未来”为主题的山南市2016年全民创业大赛,为15个创业项目投入扶持资金29.1万元,组织27个创新创业创优项目参加自治区成果展,挖掘了一批市场前景可观、发展潜力巨大的创业项目。
三、推动实现更稳定的转移就业
一是以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为重点,在“质”和“效”上下功夫,深化劳务品牌建设,充分发挥乃东哗叽、扎囊虱雕等劳务品牌的引领示范作用,劳务品牌发展迅猛,品牌效应有效激发,成为劳务输出和吸纳就业的“领头羊”。
二是增强拉林铁路、泽当至机场快速通道、藏木水电站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吸纳、带动就业作用。项目实施时,项目业主单位及时与施工单位达成用工协议,当地农民工用工量不得低于总用工量的40%。加大项目建设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三是坚持推动劳务输出市场化,发挥职业中介机构作用,筹建劳务派遣公司1家,不断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形成职业介绍、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规范农牧民施工队管理,细化认定程序、明确管理责任、完善扶持办法,切实发挥农牧民施工队转移就业积极作用。2016年,全市转移就业劳动力8.8万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4917人)、17.6万人次,劳务创收3.56亿元,人均创收4045元。
四、实施覆盖全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职业技能培训大格局,形成以人社为重点,发改、住建、妇联、团委、双业办等部门协调配合、联合行动的职业技能培训新局面,紧密结合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用工需求,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刑释解教人员、妇女等群体,以提升政治素养、文化素养、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以“培训机构+劳动力”、“培训机构+企业+劳动力”为支撑,广泛开展民族手工业、摩托车维修等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2016年,全市投入培训资金1663.28万元,开展培训班178期,培训10522人。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用好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引导小微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扩大小微企业劳动用工需求。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落实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和取暖费68.82万元,安置45名退伍士兵。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发挥机关事业单位考录、三支一扶等作用,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托管、人事代理等服务工作,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2016年,共兑现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补贴和见习生活补贴36.38万元,落实从驻藏部队拟退役士兵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培训经费69.52万元。
六、强化服务管理
一是突出权益保障。将劳动者权益保障作为稳定就业的重要内容,加大源头治理,发挥劳动监察主体作用,强化监察巡查,预防和减少劳资纠纷。抓好合同管理,突出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加大合同签订和鉴证工作力度。2016年依法审查、鉴证230家中小企业3719名劳动者的11157份劳动合同。
二是落实就业援藏工作。加大与对口援藏省市的沟通衔接,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富余劳动力到援藏省市就业。实施农牧民对口援藏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推选150名农牧民到湘鄂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三是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管理。全面梳理就业困难人员存量及现状,建立实名制动态管理制度,优化“进出”规则。强化就业援助措施,积极走访了解援助对象就业需求,讲解优惠政策、办理程序和有关部门责任。走访援助对象562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312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突出抓好失地农牧民就业工作,强化市场对接,积极推荐就业,并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促进失地农牧民就业。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全年下达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32.35万元,残疾人两项补助资金1132.98万元,落实“十大民心工程”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1389.88万元。
四是加大公益性岗位管理力度。制定《山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指标使用与管理的通知》,对公益性岗位现状进行全面清查,提高公益性岗位指标管理和使用效益,公益性岗位管理更加明确,实现“一人一岗、人岗相对”。
五是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顺利完成《就业失业登记证》调整工作,变更为《就业创业证》。强化失业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失业动态监测联络员队伍,对8个动态监测点的2700余名从业人员变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形成失业动态监测数据报告,不断提高失业预警、预防工作水平。
六是加强舆论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短信等形式,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政策措施的宣传,营造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支持的良好舆论氛围,助推创新发展、全面进步。
七、加快基层基础建设
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全面完成调查研究、环保评估、选址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加大与发改、住建、国土等部门沟通协调力度,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尽早实现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秩序化发展。牢牢把握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有利契机,不断延伸公共就业服务触角,推进城乡均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94个,总体建成率88.7%,落实平台设备购置资金241.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