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军老战士讲述“两路”故事

18.10.2014  16:36

   中国西藏网 讯 2014年8月6日,习近平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近日,就“两路”精神,中国西藏网独家专访了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员、原十八军老战士王贵,听他讲述修筑“两路”的故事。


十八军筑路部队在绝壁上凿路(图片来自中国西藏)

  “提起雀儿山,自古少人烟,飞鸟也难上山顶,终年雪不断。地冻三尺深,乱石把路拦,开辟康藏交通线,这是一道关。”83岁高龄的王贵唱起当年的“流行歌曲”《打通雀儿山》,仍难掩心中的激动。 
  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位于四川德格县境内。2012年9月,雀儿山隧道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3月建成通车。雀儿山是康藏公路上海拔最高的山,被科学界人士称为“生命禁区”。时至今日,它仍因海拔高、道路险、冰雪重被称为“国道天险”。在王贵来眼中,60年前的雀儿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障碍,打通雀儿山就是一场攻坚战。尽管并不是亲历者,但那场冬日里的攻坚大战历经60年的岁月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1950年,王贵跟随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于当年10月26日进到拉萨,属于前方部队。后方部队在甘孜,司令员兼政委为陈明义。“53师54师,加52师156团,一共7个团在后方。”陈明义在甘孜开大会动员:“同志们啊,前方的同志在拉萨饿肚子,我们怎么办?”后方师团干部说:“今年冬天坚决打通雀儿山!

  “1951年底打通雀儿山,简直惊天动地!”王贵说,雀儿山是进西藏后第一个5000公尺以上的大山,从10月到12月冬季施工,非常严寒。

  他还记得第一次过雀儿山时的情景:1950年6月,我们先遣部队到达德格,金沙江边,过雀儿山的时候,下大雪。“6月雪,我还是第一次见啊!”我们穿着棉衣过去的,里面汗湿透了,外面还是凉的。大家说,“一年的汗水一天洒,一年的楼梯一天爬。”爬雀儿山五六个小时才过来。当时的德格县县长姓管,他说:“我们过雀儿山都是坐轿子过来,从来没有敢爬山的。

  当时,有这样一首描绘雀儿山的歌谣:“登山雀儿山,伸手摸着天。只要吼三吼,冰雹密如弹。砸地三尺深,天摇山也转。走一步喘三喘,风雪锁喉管。深沟峻岭多,断岩峭壁连。悬崖冰瀑三千丈,雪峰起落千道坎。冰刀雪剑鸟断翅,人想过山难,难,难!

  10月的雀儿山已是冰封雪裹,银镂玉雕,地冻三尺,冰凌悬挂。战士们住在雪坡上,“吃饭的时候,一碗饭才吃了一半,另一半就冻成冰疙瘩了。有的战士清早起不了床,以为内头发冻结在地上了。起了床,脚穿不进毛皮鞋,因为冻得硬邦邦的变了形啦。”(高平《亲历川藏线》)

  要征服这样一座山,在山上修起一条现代公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是,“雀儿山再高,没有咱们的信心高!修路困难再大,没有咱们的决心大!

  “当时有句有名的话:‘搭帐篷是在30度的坡度上,气温是零下30度,开水的沸点是70度,可我们的劳动热情到了120度。’”为保证前方同志快点吃上饭,战士们干活不休息。劳动一小时后吹哨子,休息十分钟,但大家都不停,不休息,继续打钢钎、炸石头、挖冻土。冻土冻得很深,十字镐挖上去一个白点子,根本挖不动。战士们就从山下背柴火来烧,冻土烧化了之后再挖。


资料图 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

  “一般人打钢锤打五六十锤,都会累得气喘吁吁,何况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上?”但在筑路部队中,工兵八团出了一个“千锤英雄”,一口气打一千锤,不休息。“后来,陈明义觉得这样不能持久,还是要大家休息,一小时休息一次,最后是命令,党员干部带头休息。

  打通雀儿山牺牲了很多人,最有名的是159团的张福林。“他的墓碑还在雀儿山顶的西侧,我们经过时都鞠躬致意。”王贵说,张福林是在工地检查炮眼和装药情况时,被滚落下来的石头砸中。当时还活着,还能说几句话,说我已经不行了,请把握身上的钱再交最后一次党费。他的遗物里还有几包菜籽,那时他准备带到西藏区种菜的。“他人很好,后来被评为战斗英雄。

  1951年12月27日,历时3个多月,战士们硬是打通了雀儿山。在王贵的记忆中,冬季施工那是第一次。“汽车开过了雀儿山,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觉得1952年通车昌都有希望了。

(责编:赵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