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13.03.2017  21:06

近年来,区人社厅坚持以实施“人才强区、人才兴藏”战略为遵循,聚焦破解全区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难题,围绕人才本土化工作思路,积极实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着力推进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从严从实把好选拔关口。严格按照《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和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在人选分配上,突出重点学科,侧重优势学科,注重把全区重点行业、特色优势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纳为重点选拔对象,按需按量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分配名额,确保推荐选拔工作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人选推荐坚持自下而上,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市提出推荐人选,既注重工作实绩,又确保群众公认。在选拔程序上,严格按照“同行评同行,优中选优”原则,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征求意见公示、报请政府审批等程序确定人选,确保选拔全程一个环节不漏,一项程序不少。2013年,来自农牧、教育、卫生、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行业领域的10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被评为我区首批“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涵盖全区主要专业领域、汇聚专业技术核心力量的领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政策引领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人才优先,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加大关心关怀力度,帮助解决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在技术攻关、创新科技、项目论证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有计划、有重点的选派学术技术带头人到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进行研修深造,开展科研合作,为学术技术带头人参与研修、培训和交流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实施学术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每人每年发放3600元学术技术创新工作资金。鼓励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承担或参加国家、自治区、地区及行业部门重大科研课题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申报承担国家或自治区的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任务,优先安排资助急需的科研经费、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培养造就了一批不同层次的能够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三、择优汰劣激发队伍活力。坚持竞争择优,对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确保择优汰劣、能进能出。区人社厅、各行业主管部门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跟踪管理、培养使用,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全面记录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工作业绩等情况,对被批准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所取得的工作实绩严格考核。建立退出机制,在《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和管理办法》中明确退出情形,从制度层面规范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有效畅通了人才流通渠道,激发了队伍活力。2016年,取消了3名因调离专业技术岗位和退休人员的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资格,并按120人的名额,经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增选了23名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以用为本促进作用发挥。发挥人才集聚效应,依托科研教学机构、科研项目、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配备一定数量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助手,发挥传帮带作用。在重大项目立项评估论证、决策咨询、制定各类计划规划等重要工作中,吸纳一定数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进入专家组,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引导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服务基层,推动成果转化,学术技术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近3年来,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共有15人被评选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中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西藏大学尼玛扎西荣获2014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3人被评选为自治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累计编辑或撰写专著37部,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3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1项,获得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奖励8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3项,累计开展基层服务活动74次,服务农牧民群众1.7万人次,帮助指导448名专业技术人员,受到基层群众和专业技术人员认可,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