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付费过时了?西媒:阿里巴巴研究“刷脸”
参考消息网12月4日报道 在几年的试探之后,智能手机支付系统终于作为现金和信用卡以外的一个更舒服和安全的替代选项得到推广。
西班牙《趣味》月刊9月号报道称,打开钱包,数数到底有几张银行卡或信用卡。在西班牙,平均每个人有两张卡。全西班牙有将近9000家信用卡机构。在美国等其他一些信用卡接受度更高的国家,人均拥有3.2张信用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还在用现金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但信用卡的利用率也已经相当高。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数据是,或许几年之后连信用卡都会远离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将是手机支付。事实上,有关智能手机支付问题很早以前就摆上议事日程,只是到最近才开始了大力推动。2015年会是手机支付的腾飞之年吗?
金钱交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新型支付方式最早出现于刚刚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其中一种是通过SMS,即短信代支付业务。通过发送信息到用户手机可以进行小额支付,比如支付出租车费等。但这种方式可能会产生话费账单。另一种不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付方式是QR密码即快速响应密码支付。这是二维条码的一种。星巴克和VIPS等连锁餐饮企业都采用这种支付方式,消费者在手机上通过APP应用商店下载与信用卡账户绑定的支付平台,在支付账单时出示手机屏幕上由点和线组成的二维码,商家进行扫码即可完成支付。通过PayPal或Square电子现金支付系统等应用进行的直接支付也正在占据相当比重。朱尼珀研究公司表示,2014年移动支付总金额上涨了40%。这些支付平台都与银行账户直接相连,即时支付让人感觉如同完成一次银行柜台交易。
但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安全和最普遍的支付方式是通过近场通讯(NFC)进行的支付。这种技术可以在近距离设备之间发送信息。很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开发了基于NFC技术的服务,但普及程度还十分有限。苹果、三星和谷歌等企业与大型金融机构和信用卡发行机构一道,创建了专属的支付平台,这可能会对这种支付技术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近场通讯技术的运行原理十分简单。消费者可以像往常一样挑选商品,但到了支付环节,只需要掏出手机靠近读卡装置,手机屏幕上就会自动出现一个类似“电子钱包”一样的应用,选择要使用的信用卡后,输入密码或指纹,手机会发送一个密码,数据移动中心就会传送信号给银行,以便完成支付。
报道称,除了能免去在钱包中翻找信用卡的麻烦,电子支付相比传统支付方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优势:移动设备中可以存储信用卡的加密副本,但并非发送同一个密码,而是每一笔支付都有一个特定的身份识别密码。这就是所谓的“主机卡模拟”技术(HCE)。
这是一个关键细节问题,因为它可以避免信用卡被破解或复制的风险,或者防范某个居心不良者想要通过附近的读卡器来欺骗手机读取信息。目前,用信用卡每支出100欧元,都会因为欺诈行为而使银行损失大约5分钱。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银行会以向商家收取手续费的形式,将这笔损失转嫁给消费者。
信用卡都存储在手机的“电子钱包”中。比起传统的信用卡支付模式,“电子钱包”的存储空间也大得多。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曾经表示,未来已经近在咫尺,只是还没有公平地分配。这些新型的支付解决方案对欧洲来说可能听起来还比较遥远,但在日本已经十分普及,在美国也开始快速发展。去年美国消费者通过电子支付手段消费35亿美元。
虽然很多计划已经启动,但欧洲还处于观望当中,苹果公司开发移动支付应用Apple Pay已经登陆英国市场。消费者不仅可以使用该应用购物,还可以在伦敦范围内支付公共交通费用。Visa公司也证实,2015年底欧洲的Visa信用卡也将支持谷歌公司开发的基于手机安卓系统的移动支付平台。该公司欧洲分公司移动运营事务负责人杰里米·尼科尔兹认为,“2015年将成为智能手机支付年”。
据万事达公司提供的数据,6.2%的西班牙人曾有过用手机支付购物的经历,这一数据表明在具备NFC技术的非接触式智能卡片出现后人们对于这种支付选择的兴趣越来越大。
在这些服务更为普及的地区,公众的接受度更高,但也并非不存在问题。以苹果公司的移动支付应用为例,11%的美国家庭手机都会绑定银行卡,但是在使用的头几个月,商家还没有为这种支付手段做好准备,还不知道如何解答顾客提出的疑问。
报道称,无论如何,移动支付手段成功与否都要取决于用户体验。对于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的许多尝试来说,用户体验满意度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因为一些应用迫使用户必须进行注册或者完成一系列繁杂的批准流程。因此,一些商家正在瞄准消费者的手腕:苹果手表的推出为移动支付开辟了新的渠道。智能手表是一种配备了NFC芯片的设备,只要把手表靠近任何销售终端设备就可以完成支付。即便没有指纹或其他身份识别装置,但这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支付手段:只有与皮肤接触,智能手表才能使用,而且之前必须输入密码解锁。
生物统计学上取得的新进展可能会让网吧彻底失去生意。加拿大创业公司Bionym提出了一种基于心律信号识别用户的可穿戴硬件。这种设备记录心律的方式十分复杂,以至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通过臂章式或者内置在手表内的传感器就能实现支付,因为移动数据中心可以实时地知道将设备靠近传感器的人是否就是你本人。看来,真的要告别麻烦的数字加字母式的密码了。
报道称,人脸识别也是一种选择,借助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就可以轻松完成身份识别。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用户只要对着摄像头微笑拍照就可以了。照片会传输给阿里巴巴的服务器,经过分析以验证身份的真实性。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编译/王萌)
【延伸阅读】银联卡全球发行突破50亿张 欲转型“信用卡”
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 外媒称,银联正在大力吸引中国以外的海外用户。“银联卡”目前在韩国的发行数量已达1400万张,还计划2015年之内在泰国发行150万张,使发行量比目前增加50%。同时,在日本将通过便利店来推动利用的扩大。银联希望发挥目前可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万家店铺利用的优势,力求转型成为“信用卡”。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10月14日报道,在泰国,零售店的70%已可使用银联卡。对于用银联卡代替钱包的中国游客来说,泰国是非常便利的国家之一,但中国银联还有一个野心,那就是向泰国人普及银联卡。其秘密武器8月18日在首都曼谷被公诸于世。
报道称,泰国银行协会这一天公布了适用于该国信用卡和银行卡的IC芯片的标准。而采用的是中国银联的技术。也就是说,泰国的银行今后发行的IC芯片银行卡不仅在中国,还能够在全球的银联加盟店使用。
中国银联发行的银联卡数量在全球范围已突破50亿张,2014年的结算额达到41万亿元。据英国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统计,美国VISA卡结算额的全球份额从2010年的38%下降至2014年的31%。相反,银联则从14%扩大至33%,掌握了世界最大份额。
此外,在中国本土之外的银联卡发行数量也达到4600万张,已超过日本吉士美(JCB)卡在日本国外的发行数量(2000万张以上)。但是,从银联卡的整体发行数量来看,中国本土以外还不到1%。可见大部分持卡用户均为中国人。
报道称,过去,为了便于前往海外的中国人使用,银联一直在扩大可使用自身银行卡的海外加盟店,但中国的持卡者在海外仅在旅游等情况下使用。因此,在维持海外加盟店网络方面,争取中国人以外的用户不可或缺。
日本此前支持银联卡的零售店已达到约40万家。而就在10月1日,又有新的一批店加入。那就是运营着约1万8千家店铺的日本便利店巨头7-11。从1日起,日本所有的7-11店铺都开始受理银联卡。
日本另外两家便利店,罗森和全家也在加紧构建支持银联卡的环境以获取访日游客的需求。不过,银联国际的首席执行官(CEO)蔡剑波表示,希望通过与大型便利店合作使银联卡更贴近日本人,期待日本利用者出现增加。在日本,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等正在发行银联卡。
在缅甸,银联将与该国代理结算商缅甸支付联盟(Myanmar Payment Union)开展业务合作。计划2015年内在缅甸发行冠名银联和MPU两个品牌的借记卡。
在韩国,银联卡的发行数量已达到1400万张。起到拉动作用的是随着中韩经济交流日益活跃、到中国出差和长期工作的韩国人。该国的银行卡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在海外结算时无需手续费这一点对于韩国人来说很有吸引力”,认为这是银联卡得到普及的主要原因。
欧睿信息咨询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信用卡及借记卡的结算额到2016年有望达12万2505亿美元,占全球总结算额(24万1181亿美元)的一半以上。VISA卡等信用卡结算企业正致力于挖掘用户。
报道称,VISA计划将非接触性支付方式(靠近结算终端便可完成支付)“Visa payWave”和便携终端在线结算推广到亚洲,开拓新的需求。JCB将积极在银联卡和VISA卡尚未普及的新兴市场发行。以持卡人群不断增加的银联卡为中心,预计相关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化。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