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完成首批26函古籍数字化
西藏自治区古籍修复中心已完成第一批古籍数字化,共26函古籍。目前,西藏古籍普查工作在逐步推进,还剩日喀则地区和昌都地区没有普查,但这两个地区的古籍普查工作已经启动。此外,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已经在为筹备建立藏文古籍保护修复中心做前期准备。
西藏日喀则地区和昌都地区古籍藏量较大,据估计,可能占到全区古籍藏量的40%左右。
走进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时,工作人员全都在忙着手里的工作。记者看到,才让玛正根据古籍书页的照片校对整理古籍目录中的文字,而另一边,秀多吉在查看已出版的古籍影印本,修改准备出版的影印本的细节……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但是不难看出,整理、修复古籍是件非常需要耐心的活儿。
全区古籍藏量庞大
总体数量还在统计中
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图书馆副馆长边巴次仁介绍道:“古籍保护的前期工作是遍及全区的古籍普查。只有通过普查知道全区古籍的情况,才能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工作。”
古籍普查工作需要了解全区的古籍藏量、保存情况、破损情况等。古籍保护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其中原生性保护措施包括古籍本身的修复、改善保存条件、制作装具等,而再生性保护措施包括再造古籍善本、影印出版、数字化等。
“目前,西藏古籍普查工作正在逐步进行,还剩日喀则和昌都地区没有普查完,但这两个地区的古籍普查工作已经启动。这两个地区的古籍藏量比较大,据估计,可能会占到全区古籍藏量的40%左右。”边巴次仁说,“西藏古籍大约90%收藏在寺院,剩下的古籍则保存在各大图书馆、科研机构、档案馆、博物馆中,还有部分分散在老百姓家中。”
据边巴次仁介绍,古籍的保存需要恒温恒湿、防盗防尘防紫外线的环境,私人手中的古籍如果保存不当,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也不排除自然灾害、失窃等情况。
实现古籍数字化
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古籍与文物古董不同,最重要的不是观赏性,而是文献内容。如果频繁使用古籍,难免会造成磨损,不利于保护。所以古籍的保护和使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边巴次仁告诉记者,“实现古籍数字化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之一。”
据边巴次仁介绍,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下发的《古籍数字化工作手册》为制作标准,进行彩色拍照扫描及数据标引,最终把数字化的数据以网络或电子阅览室终端上浏览形式,让更多读者共享古籍的内容。
边巴次仁说,西藏第一期列入数字化的古籍有26函,现已完成。
区古籍保护中心
筹建藏文古籍修复中心
藏文古籍数字化是建设中华珍贵典籍资源库的重要内容。目前,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已经在为建立藏文古籍修复中心做准备了。
边巴次仁介绍,西藏目前从事古籍保护、修复的工作人员只有七八个,但全区的古籍藏量仍然是个庞大的未知数,所以培养专业人才很重要,“如果有关于古籍保护、修复方面的培训,条件允许的话,我们会派工作人员去学习交流。”
“基础设施也很重要,古籍的复制、影印、扫描对设备要求很高。比如很多典籍文献的书写或刻本用的是尼赤派书法,修复中需要补写或补刻的部分就得精通尼赤派书法的人来做。”边巴次仁说,不管是古籍普查、修复,还是数字化,都是十分细致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有足够的耐心。
原标题:西藏完成首批26函古籍数字化
(责编: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