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内地学区房“抢夺战”激烈 被称“双保险”

07.03.2016  11:21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港媒称,内地一二线城市楼市近期热炒,而“学区房”更受热捧。不少家长为争取名校“入场券”,纷纷加入学区房的“抢夺战”,其中北京西城区一间破旧的学区房竟以近53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天价售出,创下学区房单价最高纪录。有家长坦言:“只有进入了好学校,才能找到好工作。”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3月4日报道称,在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深处,一间杂草丛生、破旧不堪且面积仅11.4平方米的房子,竟以每平方米46万元售出。据了解,由于该房子为当地名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学区房,故有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一掷千金。

报道称,当地另一处不到60平方米的四合院,为已经出售的学区房,其中被分割成5间房,均有独立的产权,而唯一的作用就是提供入学名额。房地产经纪刘先生表示:“买这样房子的人,本来就不是为了住,甚至懒得出租,只是为了孩子能上学。”

同样为内地一线城市的广州,珠江新城有学区房2015年四五月份的成交价在450万元左右,到2015年底,面积差不多的单位成交价竟已高达550万元,令不少家长坦言“早买早享受”。

报道称,北京家长张钰与四名大学同学组建一个“找房群”,为子女争取入读名校而努力。

张钰称,她本来没打算购买学区房,但有大学同学给她列出当地教育部门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海淀区十所名牌小学的教育事业费用平均支出为3300万元以上,而普通小学则不到1000万元;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中,平均每所名牌小学有113人,普通小学却只有27人,这让她开始加入学区房的“抢夺战”。

香港《东方日报》网站3月4日报道称,内地家长过往只要购入学区房,子女基本上就能入读心仪名校。但教育部近日针对部分城市提出“多校划片”,为学区房降温,学校的招生名额将以电脑派位方式分配。不少家长因而担心购买学区房是否有用,但有家长认为买学区房如“双保险”。

报道称,不少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搬到名校区。对于“多校划片”的实施,有家长担心“白买”学区房,“政策的变化可能会让高价买的学区房大跌价,且还不能入读原先对口的学校”。但家住朝阳区的李女士认为,若手上持有学区楼,即使实施“多校划片”,起码可以增加入读名校的几率,“买了至少有双重保险”。

关注学区房八年的北京邮政大学教授迟语(化名)自称是择校专家,并曾与多名家长就购买学区房进行咨询,他坦言学区房的成交价之高令不少家长为之却步,但“买,对不起自己;不买,对不起孩子”,最终都在“给孩子最好”的心态下咬牙买下天价学区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专家认为,上海在2016年的表现将超过深圳。(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房价疯涨 专家称非理性难持久

参考消息网3月4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连日来中国一二线城市楼市价格快速攀升,专家告诫这种非理性泡沫不会持久。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3月3日报道,上海虹口区一新楼盘一天内就被抢光,销售额高达36亿元。深圳一个楼盘初始定价为7万元/平方米,在开盘当天直接提升到每平方米9万元。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也出现了通宵排队抢房的景象。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房价同比涨幅前三位是深圳、上海和北京,同比分别上涨52.7%、21.4%和11.3%。

专家称,近日的楼市疯涨和中国货币政策有着密切关系。去年以来,央行多次降准、降息,释放了大量流动性,试图减缓经济下行的压力。释放出的大量流动性意味着商业银行有更多钱用于放贷,其中自然也包括房贷。

根据中国央行最新数据,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创下单月纪录新高。但美国一家智库的研究员钟伟锋说,到目前为止,降息并没有增加国内投资改变经济疲软,不过,房地产价格上升缓解了资金外流。

有分析说,如果继续维持1月份2万多亿的信贷,今年一线城市楼市的涨幅至少将达到30%以上。不过经济专家说,这种非理性的天价不会持续。

另据路透社3月2日报道,对于深圳继续领涨中国楼市,新华社报道称,除政策利好外,借助金融杠杆入市的投机行为也是导致深圳楼市火爆的推手之一,这一现象值得关注,需警惕出现“杠杆上楼市”。

路透社还援引《中国证券报》3月2日的报道称,楼市的迅速升温催生了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类似股市的场外配资现象浮出水面,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部分房产中介以较高的利率为购房者提供所谓新房、二手房“首付贷”,有的甚至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就能放贷近百万元,且部分房产中介放贷时根本不考虑客户的还贷能力。

报道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情形,一方面是高库存地区力推新政,另一方面却是包括一线在内的热点城市淡季不淡,房价走出凌厉涨势,使得楼市局部过热并滋生资产泡沫风险的担忧开始进入监管视野。而在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后,对一线楼市的担忧加重。

另据香港《信报》网站3月2日报道,内地经济下滑,股市持续不振,偏偏楼价却升幅惊人,已到了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的程度。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商品房是特殊商品,要维护市场秩序和稳定市场预期。此番放话无疑是企图为发烧的楼市降温。

报道称,一线城市楼价急升造成巨大的“虹吸效应”,资金过度集中,透支了二三线城市的购买力,导致这些城市难以去库存。同时,楼价非理性地猛涨,一来存在着泡沫化的风险,二来容易种下社会不稳定的祸根,这两方面的深刻教训,经历过楼市大起大跌的香港人百般滋味在心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专家认为,上海在2016年的表现将超过深圳,去年上海二手房房价涨幅是20%,相比深圳房价60%的增幅,上海还有很大的空间。图为上海千万级豪宅样板房外景。

(2016-03-04 00:12:01)

 

【延伸阅读】一线房价进入“飞行模式” 港媒:恐拉大贫富差距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参考消息网3月2日报道 港媒称,买房的人在抓狂,买不起房的人也在抓狂,只有卖房的人在狂抓,内地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市的狂热,让卖房的人狂抓钞票一捆又一捆。

据香港《商报》网站3月1日报道,在内地,现在人们都在后悔,没有买房的人后悔没买,卖房的人后悔卖早了,买房的人也在后悔买得太小太少了,一线城市的房价正脱离正常范围进入“飞行模式”。

报道称,披着棉被连夜排队买房;交易中心水泄不通被迫实行客流限制;一套房一日连跳三次价;日光盘、时光盘……总之不必赘述,一线楼市真的“疯了”,中国楼市正在上演罕见“天文异象”:三、四线城市“多地大旱”,急需落雨;而一线及少数二线城市正在遭遇“水灾”。更奇特的是,政府在“旱区”采取了“人工降雨”措施,但“雨”却落到“涝区”。

报道称,虽然房子是最传统的商品,但用传统的商品供求关系,已经无法解释这些狂热。现在的房价不是在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在脱离价值飞行,一线楼市进入“飞行模式”的背后,是典型的货币现象。

从2006年至2016年,过了10年,重工业化结束了,粗钢产量从近30%的增速变为负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势结束了,流动人口数量减少了,城镇化到后期了,总之经济放缓了。在股市震荡的背景下,游离于实体之外的天量货币无处可去,一头扎进了房市,所谓的税收等政策优惠不过是一个引爆的导火索。

报道称,只是目前暂不明朗的是,继在去年股市超过5000点,在今年引爆一线城市“疯楼”后,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中国官员和经济学家都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新经济,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成为新引擎。然而房价疯涨却无情地嘲笑了“双创”。

报道称,对于非创业者的普通白领来说,家庭消费结构已严重扭曲,衣、食、住、行、文、教、医,每个家庭的消费需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才能使每个家庭成员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一旦全家几代竭全部之积蓄统统投到房屋这一件上,内需“马车”难以快动。

报道称,房价的疯涨,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甚至影响到心理素质失衡。因为房价疯涨的出现,标志着相关利益方获得更多、更高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拉大了富人集团与穷人阶层的差距,结果是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最终买单恐还是草根。

(2016-03-02 00:10:01)

 

中新社北京2月29日电 (陈溯)中国楼市正在加速分化。在强力去库存的政策背景下,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楼市再度畅旺,价格不断攀升。而原本就库存压力大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投总体清淡,不少城市房价下滑。

去年末以来,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迅速回暖。据报道,上海虹口区一新楼盘,一天内就被抢光,销售额高达36亿元(人民币,下同);深圳一个楼盘初始定价为7万元/平方米,在开盘当天直接提升到9万元/平方米;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也出现了通宵排队抢房的景象。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1月份房价同比涨幅前三位是深圳、上海和北京,同比分别上涨52.7%、21.4%和11.3%。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三方面原因带来了一二线城市楼市的爆发:一是一二线城市的供需结构造成易涨难跌的局面;二是近期宽松的信贷政策导致市场短期上涨;三是个别上涨案例被普遍报道以及中介的推动,引发了民众追涨心理。

在一二线城市房价大热的同时,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虽有去库存政策的刺激,但整体依然“春寒料峭”。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房价同比仍在下降。1月份同比跌幅最大的三个城市为湛江、蚌埠和襄阳,跌幅都超过3.5%。业内人士认为,三四线城市房价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仍大。

有评论指出,中国楼市正在上演自1994年房改以来所未有的“天文异象”:多地大旱,亟需降雨,然而,尽管政府在旱区采取了人工降雨措施,但雨却落到了涝区。

对此,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中国房地产市场如何变化,政策层面一定要把握两个核心目标:一是稳定房地产市场;二是让百姓“住有所居”。

朱中一表示,去库存政策不能一刀切,必须坚持分类调控、精准调控,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众的不同住房需求精准制定政策。

由于限购放开,近期在一些二线城市,“一人买多套房子”的消息不时曝出。朱中一表示,对于此类二线城市,政策上应根据供需情况作进一步研究,“对于制度性、合理性、改善性的需求应大力支持。对于炒房行为,政策和媒体报道上则应予以限制”。

在张大伟看来,信贷因素是近期房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未来一二线城市楼市的变化还是要看信贷的走向。“如果继续维持一月份两万多亿的天量信贷,今年一线城市楼市的涨幅至少将达到30%以上,如果信贷量缩小涨幅则会有相应调整。”他预测,就目前的上涨情况来看,针对一二线城市的缩减政策或将很快出台。

事实上,引发中国楼市“旱涝异象”的根源还是在于供需矛盾,除了信贷等直接作用于房地产的政策以外,推动三四线城市加速转型、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打破城乡间壁垒等或许是解决中国楼市调控难题的一剂长效药方。(完)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关注内地一线城市房价 疯涨令人忧

参考消息网2月29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随着中国大陆房贷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利率上调、房地产交易的契税及营业税减免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农历新年过后楼市开始回暖,虽然部分政策主要并非针对一线城市,但市场心理开始产生变化,更多业主开始惜售观望,市场房源逐渐减少,导致中国大陆民众“急于买房”。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2月29日报道,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近期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宽松的购房政策推动房价上涨;二是局部优质供应开始出现库存规模不足,刺激一二手房价格呈现快速飙升态势;三是受心理预期影响,不少民众担心房价再次上涨,都会“买涨不买跌”。

报道称,民众也相信只适用于二、三线城市的楼市放宽政策,亦会逐步延至一线城市。

另外,一线城市的教育、医疗等条件优势明显,工作机会更多,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房价自然水涨船高。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认为,一线城市房价迅速上涨的现象令人担忧,社会资金配置进入一线城市楼市中,导致“一房难求”。

香港《东方日报》网站报道还称,中央近年放宽楼市政策,市场交易活跃反过来推动一、二线城市楼价急速起飞,不少市民忧虑房价持续上升,近期频频出手买房。其中浙江杭州、江苏苏州等地均出现“抢楼潮”,上海甚至有民众半夜裹被排队买楼。

另据台湾联合新闻网2月29日报道称,农历春节过后,大陆多个主要城市的新建项目突然引爆,二手房价格频频调涨,一周涨人民币20万元的十分普遍。一些新建项目都出现一日、甚至半日售完的疯狂现象。突然上升的成交量,还让各大房产交易中心不堪重负,周遭交通大塞车。

报道称,上海楼市疯了,是最近很多业内人士的看法。新盘火爆,二手房市场更是“跳价连连”,有些甚至来了一个“三级跳”——早、中、晚不同的价格。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29日报道称,内地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刺激恐慌性抢购,卖家坐地涨价,有消息说上海一套房子交易期短短几天房价就涨了100万,卖主急得要毁约。

报道认为,房地产之与中国经济,已带有赤裸裸的绑架意味,如果这样下去,房地产将成为中国经济之癌。经济进入中速调整期,过去的“主发动机”降温,本是一次理性调整和市场出清的开始。但随着土地市场进入冰河期,房地产相关税费和土地收入锐减,地方政府就坐不住了。年终经济数据不乐观,“要不要再刺激”成为热议话题,现在看来油门又一次踩下,经过多次的癫狂,这次如果在高位失速恐有脱轨之虞。

报道称,巴菲特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一部悬疑大剧,有一大群人在下注,而且赌得很大。显然这赌局已经进入了鼓点声密集的高潮期。

美国人反省次贷危机时说过,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一样,危机除了市场本身的失控,另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源于决策系统的盲目自信和过于自负——由此导致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的双向失灵。

报道称,历次调控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房地产和土地财政依赖下的经济增长模式,“抱薪救火”与“釜底抽薪”的博弈往往并行,“信号轨”与“噪声轨”出现在同一段路面上。必须承认,中国经济当下的放缓,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地产之癌的不断恶化,如果不愿正视继续以实用主义的权宜之计任其扩散,更大的风险考验还在后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金融机构云集的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夜景。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2016-02-29 11:04:00)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