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全”在哪里“深”在何处
制图: 本报记者 邱玥
CFP
最近,山东高青县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海正在给村民们制定明年的分红计划。“2011年全村土地全部流转,我们通过公司集约化经营种植‘大芦湖’有机水稻,每斤可卖到8元多,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红利。”刘树海深有感触:“2011年,还没听说‘流转’这个词,但符合农民利益,我们就先试着做了。”
土地流转,转的不只是土地,更是观念。正如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带给人们的思考——除了新举措,还有新思想,更有新进展。
“新一轮改革方式的创新体现在让实践走在争议之前,以实际效果来判断是非。”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说。既注重顶层设计,又强调“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年,改革在“全面”与“深化”的过程中激发出新的能量。
【改革体验】 不久前,家在天津的张建华从天津一家汽车企业来到北京工作。“挣北京工资,在天津花”,是京津冀一体化给他的改变。跳槽后,从事汽车产品研发的他月薪从8000元升至16000元。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三地正探索打破“一亩三分地”和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改革,带来的不只是短期红利,更是长效机制。从广袤的农村大地到处于经济发展前沿的京津冀,从上海自贸区改革实践到“一带一路”的加快推进,改革的“广度”前所未有。既要“谋子”,更要“谋势”的战略思维彰显。
一年来,改革多点着力、重点鲜明——6月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7月中旬,《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7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8月底,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10月,《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行。“这一轮改革的新意是,它触及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领域的种种深层次问题,触及中国这一庞大经济体的骨髓,从而重构其造血功能。”李稻葵说。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有相似的看法,“从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改革更注重关联性、系统性,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在这个背景下,改革确实进入到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的历史时刻”。
【改革体验】 “如果不是简化了行政审批程序,我最少要跑两个月。这次申报材料也比过去少了23套。”四川万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廖伦告诉记者,他的公司仅用了两天就办好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大幅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审批事项着手改革,激发了创业热情和市场活力。自去年5月到今年11月,国务院先后7次取消和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按照今年新公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本届政府前两年中央层面的核准项目数量共减少76%。”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杨洁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然而,触动利益谈何容易,改革需要勇气、智慧、韧性。“一个重要特点是,本届政府在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坚持依法行政,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说。
“新常态”考验着改革智慧。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央行加大“定向降准”的力度。“既增加市场整体流动性,又重视让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将其形容为“一石二鸟”。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用改革手段激发市场的内在活力——今年前9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264.8万户,同比增长52.44%,增幅历史罕见。
【改革体验】 11月,河南省印发《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户口统一了,希望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能帮咱解决好。”河南濮阳西刘贯寨村村民肖传志充满期待地说。
12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强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
既重当前,又谋长远,体现了改革的战略思维。“‘十三五’要解决制约经济新增长的软硬件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社会结构、需求结构的“三重转型”。从社会结构看,应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增强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提高发展后劲。
“当前改革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在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看来,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快实施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尽快实施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真正让政府、市场良性互动。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是向东开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将加大向西和向南的对外开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产生的复合效应必然更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分析。
“新一轮改革体现了历史维度、全球维度、现实维度。”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韩保江说,要顺利度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需要更大的改革勇气和智慧。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相信中国必将在改革之路上收获更多信心。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