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西藏首个文物建筑微型消防站成立
坐落在布达拉宫雪城区域内的微型消防站,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间仅有2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有序摆放着水枪、水带、灭火器、灭火服、强光照明灯等消防器材设备设施,墙上还挂着消防队员值班表和管理制度。依托布达拉宫管理处的两支志愿消防队伍,布达拉宫微型消防站1月19日正式揭牌,这也是我区首个文物建筑微型消防站,将有力配合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开展防火巡查和初期火灾扑救等防控工作,提高布达拉宫消防安全水平。
文物建筑微型消防站
1月19日正式揭牌
布达拉宫作为我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收藏有众多历史文物和稀世珍宝。由于布达拉宫为土木石结构的超高层建筑,整个建筑采用斗拱、椽子木等可燃材料,大量使用哈达、幔帐等可燃织物,因此火灾荷载大。每天闭宫前,消防人员都会会同布达拉宫管理处工作人员及僧人灯香师一起,对这些火点和用电进行检查。
去年,公安部消防局印发了关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的建设标准。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尼玛旦增介绍,布达拉宫管理处历届党委班子有一个共识,就是“文物安全,消防先行”,消防安全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年初,我们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消防工作,按照创新发展要求,决定成立布达拉宫微型消防站。”
1月19日下午,布达拉宫微型消防站正式揭牌。尼玛旦增说:“依托之前的两支志愿消防队伍,根据布达拉宫建筑实际,我们组建了两座微型消防站,分别位于布达拉宫主建筑区(一分站)和布达拉宫雪城区(二分站)。”成立布达拉宫微型消防站,在全区文物单位尚属首次,也是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有益尝试。
24小时有人在岗
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记者在布达拉宫微型消防站二分站内看到,微型消防站根据初期火灾需要,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水枪、水带、破拆工具等灭火器材,并配有外线电话、手持对讲机等通信器材,此外,还有消防人员穿戴的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防护靴等,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消防人员负责扑救初期火灾,平时消防员要熟悉建筑消防设施情况和灭火应急预案,熟练掌握器材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并参加日常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尼玛旦增说,微型消防站确保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做好应急准备,在接到火警信息后1分钟内迅速核实火情,并启动灭火处置程序,消防人员按照“3分钟到场”要求赶赴现场处置。
1月19日下午,布达拉宫微型消防站的工作人员还进行了水带连接操作和使用灭火器处置初期火灾操作技能比赛。据介绍,微型消防站成立后,消防队员将定期开展体能和消防技能训练。如每周两次的业务训练、每周一次的体能测试、每季度一次的考核等。尼玛旦增说,为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布达拉宫管理处还提出了消防工作的“加减乘除法”,即加强消防安全常识、技能的培训教育力度,减少文物建筑火灾负荷,创新消防管理模式,乘倍提升火灾管控效率,并下决心清除各类火灾隐患。
尼玛旦增表示,由于我区文物古建筑众多,因此,将在布达拉宫微型消防站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区文物古建筑推广,进一步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
(责编: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