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两年就从“贫困村”变成“小康村”,这个村子脱贫有“奇招”
中国西藏网讯 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不少领导干部都“栽”在了违反规定精神操办婚丧喜事、大办酒席上。而在贵州的一个村子里,却有着所有村民都不得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村规。也正是这项规定,帮助这个村子在两年内就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塘约村村民在莲藕田里除水草
这个村子就是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曾经是国家二类贫困村的塘约村。塘约村有10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组,921户,3392人,现有耕地面积4863亩,森林覆盖率76.4%。从2013年到2015年的短短两年内,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近翻了一番,而在实现这一华丽转身的过程中,除了通常的金融扶持,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晚熟脆红李、核桃、软籽石榴、浅水莲藕、绿化苗木等脱贫方法,这个村子还放出“大招”,狠刹大办酒席的歪风。
△塘约村的莲藕田
在过去的塘约村,尽管村民收入低、生活苦,但依然有名目繁多的婚丧酒、满月酒、搬家酒、状元酒,让清苦的日子雪上加霜,有统计表明:因为滥办大办酒席全村每年约造成经济损失400余万元,不仅铺张浪费,败坏社会风气,还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广大群众怨声载道。用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的话说,就是“我们治理滥办酒席,目的是让老百姓免于人情灾难”,“辛辛苦苦找进来的钱,不能稀里糊涂花出去” 。
塘约村村民在剥豆子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塘约村率先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老年协会,推行酒席申报备案制度,禁止操办红白事以外的其他酒席,明确“红喜”八菜一汤无大菜,“白喜”盆盆菜不发包包烟、不发纪念品,违规办酒的村民,没收全部食材赠送给敬老院和学校,并列入“黑名单”,取消享有的荣誉称号及部分优惠政策。
此外,村里还统一购置了餐具、厨具、桌椅,并从村集体经济中出资,组建了10支服务队,无偿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既减轻了村民办酒负担,又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问题。如今,“治理滥办酒席脱贫一批”已经写进塘约村的扶贫计划里,加上市委明确的“五个一批”,形成了塘约村“六个一批”扶贫政策。
自从塘约村组建“三会”,推行酒席申报备案制度以来,酒席总量减少了70%,村民办酒成本降低了70%,从原来的350元左右/桌降低到现在的100元左右/桌,与此相对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不到4000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7859元,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寨”如今变成了和谐富裕的“小康村”。(中国西藏网 文/苏文彦)
(责编: 郎宁 郭爽)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