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减肥”、“保健”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重要课题;“缺粮”、“饭碗”等词已经被绝大数中国人从生活词典中删除、从记忆中忘却,那流传几千年的中国特色问候语“吃了吗?”也许只能留作“申遗”时再用了。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却反复强调“粮食”和“饭碗”问题,这是为何?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探究竟。
图为: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自端饭碗”之深意
今日中国正快马扬鞭奔向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在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悦之中。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他提醒我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他还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近年来有些同志主张应更加开放国际市场,通过进口解决我国耕地资源不足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消费增长之间的矛盾。这种观点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因为国际市场上粮食贸易量每年只能提供2亿多吨谷物,而中国谷物消费量每年超过5亿吨,绝对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退一万步说,即使国际市场现在能够满足我们的粮食需求量,那我们依赖他人吃饭的程度也太高了,几乎等于把我们的生命交给别人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人常讲“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习近平同志以战略家视野审视“饭碗”问题,他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 他强调:“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其实,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还必须从政治上看、从战略上看。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的,一个国家靠进口吃饭等于让别人卡住咽喉,靠不住、危险大。
“自端饭碗”之科技翅膀
习近平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些论断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指明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创新。明确了新形势下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确保产能和科技支撑两个战略着力点。尽管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但我国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看老天脸色,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控性还不高。提高粮食发展稳定性,最根本的是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护耕地、完善政策、强化科技、深化改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持续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
这些年,我国耕地持续减少,从1996年到2012年减少了近1.3亿亩耕地。耕地数量减少,既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占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节约、不集约的原因。只有守住今天的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饭碗,如果耕地守不住,粮食生产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就没有了赖以吃饭的“命根子万,这是关系子孙后代的长远战略问题。
耕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我国人多地少,更要倍加珍惜耕地资源,要像保护文物那样保护耕地。必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要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现有耕地面积要保持基本稳定,有增无减更好。要探索在已划定的基本农田基础上,推进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更加严格的用途管制。
习近平指出:“要解决好‘ 谁来种地’问题,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他还说:“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有人种地。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为此,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针对外出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回乡务农、农业后继乏人问题,要通过富裕农民、扶持农民,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投身农业。要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鼓励支持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完善农业支持政策,提高农业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民有自豪感。
图为: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他好还强调:“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
农业是弱质产业,粮食生产常常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出发,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指挥棒”。如果农民种粮不赚钱、增收没指望,国家粮食安全就很难保障。要合理确定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促进增产又增收。
主产区是粮食生产的压舱石,目前全国75%以上的粮食产量、80%以上的商品粮、90%左右的粮食调出量来自主产区。今后,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向主产区聚焦,项目投入要向主产区倾斜,指导服务要向主产区延伸,支持主产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让重农抓粮的地方在工作上有积极性。
“三农”问题将始终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他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对于天字第一号的粮食问题,他不仅从战略思维高度度深刻加以阐明,而且给出清晰明确的路线图,以保障我国十三亿多人民的生存之基、保证我们的饭碗永远端在自己手里并且装满自己的粮。
今天,对于绝大多数衣食无忧、享受现代新生活的中国人来说,其中的大多数都犯一个“毛病”,就是缺少一种“饭碗”自豪感。其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能够顺利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和基本生活保障,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伟大贡献,无论怎么赞美都不为过。即使是当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也不敢保证能够做到,更别说其他国家了。所以,身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理由自豪,因为我们生在伟大的中国、又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自豪吧华夏儿女!自豪吧炎黄子孙!
原标题:习近平: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