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习近平选人用人释放出什么特殊信号
以什么样的标准用人、树立什么样的导向、哪些干部更容易获得提拔重用,一直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就选人用人发表了多次讲话。比如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指出:“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条成为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除此之外,习近平还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从基层到中央,一批身份特殊的干部走上了挑大梁的领导岗位。
1月5日,辽宁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座谈会,专题讨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无独有偶,在新年元旦前夕,北京市一位80后女干部杨蓓蓓走上大兴区政协副主席的岗位。据媒体介绍,1980年出生的杨蓓蓓2004年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市西城区功能街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副局长,大兴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33岁时已是大兴区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正处级干部,这次是被提拔为副局级。屡获提拔除了个人能力突出外,她还有一个特殊身份——英国华威大学经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无党派人士。
2015年,中央召开了统战工作会议,习近平专门指出,“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力度”,强调要重点团结三类对象:“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无怪乎有媒体评价,此次择优选拔可谓是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个生动案例。
其实这样的安排并不罕见。早在去年9月,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多央娜姆被提名为成都市旅游局局长。从履历看,多央娜姆,女,藏族,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这次提名的亮点除了女干部、少数名族、党外人士外,引起更大关注的则在于“提名政府部门一把手”。据媒体介绍,这是成都市诞生的首位由党外人士担任的现任政府部门一把手。而这样的“破冰”提拔,与去年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密切相关。
《条例》规定,省、市两级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应当配备党外干部。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可以担任政府部门(单位)行政正职。各省区市在政府组成部门中应当配备2名左右党外正职。
有媒体报道,截至2016年1月6日,目前在省级政府组成部门中担任“行政主官”的党外人士达到29人。最新一例是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主委马秀珍,被任命为宁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近年来,除了党外人士屡获重用外,很多少数民族干部也当上了主官、挑起了大梁。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说,“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大胆使用,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当主官、挑大梁”。
十八大以来,一些大家熟知的少数民族官员走出民族地区和民族事务,踏上中央政治舞台。如杨晶(蒙古族)担任国务院秘书长,王正伟(回族)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身份兼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努尔·白克力(维吾尔族)担任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
2014年,蒙古族干部巴音朝鲁出任吉林省委书记。据光明网报道,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印象中,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任某省的党委书记的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此次任命或许也打破了一般情况下少数民族干部不担任党委一把手的惯例,反映了中央对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重视。
很多少数民族干部都在艰苦的地区工作过。正如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所说,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欠发达地区、工作复杂的地方、挑战性强和困难较多的领域是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部位,也是选人用人应关注的地方。哪一个干部能在这些地方和广大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做出成绩,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就应该受到称赞。贪图安逸、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的干部,或者即使去了也讲价钱、闹情绪、不安心工作的干部,不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干部。(中国西藏网 文/刘毅 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 苏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