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自从习近平来过,这个村的生意都变好了
一个西部省份的农家乐餐馆,一天竟然能有六百多人在此就餐?从某个特殊日子开始,一家陶艺体验店的生意一下子好了十倍?这不是吹牛,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中国西南大地上。这个省份,就是贵州;这个日子,就是2015年6月16日。
这一天,对于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现为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的许多村民来说都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让这个村子“一举成名天下知”。
自从那天起,习近平走过、感叹过“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的乡村小径被村民命名为“乡愁小路”;乡亲们也会骄傲地向游客介绍习近平曾经驻足观看当地孩子打乒乓球的球桌;更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游客纷纷前来,体验这座“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
前面提到的农家乐餐馆也正是位于花茂村,习近平总书记的来访,给这家名为“红色之家”的农家乐带来了巨大变化。
在王治强家的院子里,桌椅依然按照当初习总书记跟村民围坐在一起聊天时的样子摆放,前来参观的游客也都会坐下拍个照,几张桌椅俨然成了一个景点。
不管是作为一位党员还是一位农家乐老板,王治强都对2015年的建党节那天印象深刻。那一天在他的农家乐就餐的客人达到了六百多人,营业额达到一两万元。“我不停地摆饭,外面尽是人照相”,王治强说。
原本“红色之家”既有餐饮又有住宿,但自从总书记来过之后,游客越来越多,“没地方摆饭”,使得王治强不得不撤掉了乡村旅馆,改为专营餐饮。
如果说王治强的选择或许可以算是一种“甜蜜的痛苦”,那么在村子的另一边,村民母先才的陶艺作坊就只有“甜蜜”了。
在花茂村,陶器是村庄的一个基本元素,村口、小路上,处处散落着形态各异的陶罐,有些破碎的陶罐里种上花草,别有一番韵致天成。
走进这家陶艺作坊,空地上整齐地排列着数十台陶艺机,墙边的木头架子上摆着、挂着各式各样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游客姑且不论,不少前来采访的记者都忍不住掏出钱包“买买买”。在靠近大门的地方,母先才正在娴熟地揉泥、拉坯,挥洒自如,不需要刻意设计,心中却自有丘壑,短短几分钟时间就能做出一个精美的花瓶或陶罐素坯。
据介绍,总书记来花茂村时曾经对他说,你的生意会越来越好,一年来,这句话已然实现了。提起习总书记到访前后他的收入变化,母先才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十倍。习总书记来访之后,他将原本的10个陶土工艺体验位扩充到了40个,如果有人愿意学习,他都倾力教授。
当然,或许习近平的到访会帮助某些村子“吸粉”、某些农户增收,但要实现“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显然不可能只靠他一个人,而是要靠政策。在这方面,贵州已经积累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经验,包括“毕节试验”“晴隆模式”“长顺做法”等,5年时间里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贵州这片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正在努力向着全国扶贫开发“升级样板”的目标努力。(中国西藏网 文/苏文彦)
(责编: 刘莉)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