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喜人 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12月8日,车辆在山东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装运集装箱。海关总署12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35万亿元,增长8.9%。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5.9%;进口1.03万亿元,增长13%;贸易顺差2981.1亿元,收窄12.9%。新华社发(俞方平 摄)
国际在线专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2月份召开,会议将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并提出201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而就在11月份,中国经济数据交出了一份良好的成绩单:制造业PMI指数延续上行趋势,升至两年高点;非制造业PMI为54.7%,为2014年7月以来的高点。对此,外媒做出积极评价,称中国经济“已经给出了最明显的复苏信号”。
11 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喜人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2月8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已经给出了最明显的复苏反弹信号”。文章指出,中国11月给出的经济数据整体超出专家预期,这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给出的良好信号,更意味着全球经济将开始回暖。
文章援引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指出,1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2.35万亿元,增长8.9%。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5.9%;进口1.03万亿元,增长13%;贸易顺差2981.1亿元,收窄12.9%。
“11月份中国给出的数据喜人,反映了国际需求的增强。最近的商业调查也显示,发达经济体今年将以一个强势的收尾结束,”英国资本经济研究所(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朱利安·普利恰特(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
美国《财富》杂志12月初刊登的文章关注到,11月份中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大幅上扬,超出了专家预期。非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相关指数也达到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文章称,这些数字不仅给了中国经济更多的发展动力,从而实现全年6.5%的GDP增长目标的突破,更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及刺激增长的政府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
文章援引高盛银行分析团队的报告指出,由于数据良好,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已经“更加自信”,开始将焦点从“保增长”转到了“防风险”上,并在房地产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规,以减缓房价上扬的趋势。
文章称,由于占国民经济40%的制造业指标达到近年来的峰值,非制造业指标也突破了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中国经济前景良好,可以“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更有信心的稳定前行”。
中国经济“硬着陆”属无稽之谈
西班牙财经媒体《外汇街》(FXStreet)12月7日刊登了欧洲全球经济政策学者丹·施泰因博克(Dan Steinbock)博士的文章,称“中国经济只是增长放缓,绝非硬着陆”。
文章称,按照定义,在某个国家经济“硬着陆”时,最常出现的情况是中央银行利率走高以及通货膨胀率上扬。然而,中国央行近期一直在降息,通货膨胀率也一直维持在1.5%至2.2%之间,“硬着陆”可谓是无稽之谈。
文章指出,最重要的是,“硬着陆”意味着经济衰退,而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却维持在6.5%,这是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3至4倍。因此,中国经济只是在经历转型的“阵痛期”,而不是“衰退期”。
西方经济发展开始以中国为师
美国《新闻周刊》12月8日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定将超越西方》的文章。文章表示,当年在财经、金融方面努力向西方学习的“中国学生”,现在已经将要超越自己的“老师”,成为“世界财经大师”。
文章称,当西方人漫步在中国沿海城市的街头,经常会发出类似“是时候拷贝‘中国模式’了”的感叹。当人们看到外滩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看到人流攒动的购物中心,看到那些高耸入云仍在不断建造的摩天大楼,会很快的意识到,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中国了。
文章称,按照2015年的统计,中国GDP占据了全球GDP的32%。这意味着,如果全球产值增长45亿美元,那么中国一个国家就贡献了15亿美元,而这一现象其实早已重复出现了很多年。尽管美国GDP在全球GDP中占比也很大,但是中国经济的贡献才是全球经济增长真正的引擎。
文章总结称,当西方经济步入了“后资本主义时代”,经济思路与管理手段进入了单一化的“死胡同”时,中国则在努力为世界引入一个更具弹性的金融市场,一举颠覆了人们“中国不善于创造商业模式、不善于承受风险与创新”的固有思考模式。(渠鸿儒)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