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把脱贫作为优先课题 与反腐不相上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贫瘠土地迎来改变(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 日媒称,在11月27日、28日举行的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部分地方负责人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此举旨在缩小经济差距,实现整个社会“共同富裕”。这项工作有可能成为与“反腐败”不相上下的一场运动。
据日本《朝日新闻》11月30日援引11月2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讲话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国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承诺把脱贫作为最优先课题,不搞形象工程浪费中央的预算支持。
报道称,中共上月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到2020年使按中国标准衡量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离贫困,并将针对贫困地区加快产业扶持和改善基础教育质量及医疗服务水平。之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让地方干部以书面形式承诺执行政策的做法很罕见。据外交人士说,“扶贫工作有可能成为仅次于‘反腐败’的政治运动”。“反腐败”赢得了民众的欢迎,巩固了政权基础。上述外交人士分析说,消除贫困和经济差距“容易得到大众的支持,在党内不容易引起异议”,这与“反腐败”是相通的。
报道称,推动“脱贫”工作,说明邓小平时代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已经走到了转折点。
邓小平的“先富论”是指首先要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然后,富裕起来的人再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目标,现在中国进入了力争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
报道称,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保持两位数的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时代已经过去,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之一,就是扩大国内消费。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居全球第二位。相比20年前,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翻了几番,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排在全球80位前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中国城市地区出现了大量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同时经济差距带来的不公平感也在社会上蔓延。
报道称,稳定的增长直接关系到党的凝聚力,中国切实需要提高内陆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扩大中产阶级队伍。
中央党校的研究人员表示,“多年来,党内就有一种危机感,认为经济差距带来的问题将妨碍国家治理。现在终于到了有决心和能力落实到行动上的时候了”。
报道称,不过,改变路线有可能招致富裕阶层和城市民众的不满。富裕阶层和改革派知识分子担心,通过实现“共同富裕”,党可能改变发展优先的现实路线,而倾向于优先考虑社会主义理念。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基础设施和人才不足,政府描绘的振兴经济计划很难实现。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中国誓言让7000万人在“十三五”脱贫
参考消息网11月30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台湾“中央社”11月28日报道称,新华社消息显示,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表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他要求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生态工程要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十三五”期间对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
李克强说,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他还提出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并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拉美社11月27日报道称,中国共产党27日召开会议,分析如何采取措施使7000多万人在2020年以前摆脱贫困。
中国希望帮助目前仍处于贫困中的人们在未来五年内脱贫。中共领导人认为,如果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那么这一挑战就是最困难的一项任务。
根据官方数据,到2014年底中国有7017万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低于2011年制定的贫困线,即每人每年人均纯收入为2300元人民币。
在过去30年中,超过6亿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约占世界总脱贫人口的70%。仍然处在贫困中的群体是中国领导人当前主要担心的问题之一。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内容显示,对于抗击贫困的斗争在最后阶段的紧迫需要,在全国统一的做法之外,还要为不同地区制定特别举措。
资料图片:2013年5月18日,北京府学小学学生来到弘德家园贫困学生的宿舍一起联欢。新华社记者 唐召
(2015-11-30 09:35:00)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