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卡文化档案》进展顺利 《昌都卷》将出版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参会人员合影。摄影:朱琪
中国西藏网 讯 9月23日,记者从刚刚结束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推进工作会上得知,《中国唐卡文化档案》自2013年2月批准立项以来,已有11个卷本展开了程度不同的普查。日前,昌都卷作为示范卷已经进入出版程序。
作为《昌都卷》的主编,四川大学教授康·格桑益西指出,在昌都地区,唐卡虽盛行于民间,却已成为一种经典文化,进入上层建筑的范畴。对唐卡的保护和传承,要注重以图片、视频等多形式保存,以便鲜明、直观地为后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昌都卷的顺利出版是对上一阶段工作的总结,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为以后各卷本的出版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积极的借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成为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的特别委托项目。此项目责任单位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首席专家为冯骥才。目前,16卷本的大规模、跨省区的田野调查工作均已启动,相关人员先后赴西藏、云南、甘肃、四川、青海等地采访唐卡艺人、传承人30余名,采集高清数码照片、图片近万幅,影像资料近20个小时,笔录资料几十万字等,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在昌都地区拍摄的传统唐卡作品。摄影:朱琪
来自中国民协、西藏自治区文联、全国各高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们都非常关心唐卡文化档案的建设情况,并针对普查和调研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建言。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馆长熊文彬说,在译名方面,专业术语、学术名词翻译要统一;而在年代断代、风格判定方面,专业性亟需加强。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建民建议,《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必须要与以往的唐卡研究区别开来,注重原创,在实地调研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全方位、多元化、专业化地去研究唐卡艺术。
“16卷本将以书籍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同时,普查过程、研究成果、田野笔记等也将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的形式录入数据库,作为学术参考和研究资料供读者免费使用。”中国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于2013年2月批准立项,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旨在通过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唐卡艺术传承现状和发展进行详细普查和科学阐释,建立完整的唐卡艺术文化档案,为构建唐卡研究学术框架,推进唐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作出贡献。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