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援藏项目谁参与?干部谁来管?

02.09.2014  11:14

   中国西藏网 讯  对口援藏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对援藏项目管理和干部人才援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援藏项目谁参与,谁负责,援藏人员由谁管理,倍受关注。近日,中国西藏网记者采访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永彬,他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鸟瞰

   援藏项目谁参与?

   关键词:喜悦感、主人翁意识、共同参与、直接受益

  会议提出,援藏项目建设中,技术难度较高或投资规模较大的,援藏单位可派出项目管理组,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和监督下,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西藏本地的施工队伍。对于点多面广且技术难度不大的项目,一律由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建设和管理。

   解读: 杜永彬认为,这种参与机制“实事求是”地对援藏项目做了分工。首先,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当地农牧民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其次,在当地技术实力达不到的情况下,援藏单位可派出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组织实施项目,但是援藏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传帮带的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当地民众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这样就能够在增强当地农牧民参与的同时,避免“硬性”规定参与者可能带来的“形式主义”。只有农牧民亲自参与家乡建设,在分享建设成果的时候,才会有主人翁意识和更强的喜悦感。形象地说,就是“吃自己亲手栽种果树结的果实,滋味会更香甜”。

  在项目开发上,让更多的当地农牧民参与,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就会更强,更真切地感受到“我的家园我建设,这是我应尽的义务。”而且,这种参与模式有利于更多地体现援藏项目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格,避免与内地雷同。

  总结20年援藏工作,可喜的成就有很多。但是在农牧民参与程度上,在是否保留了民族特色和地区风格上,我们还有值得总结的经验。援藏项目,必须让当地百姓直接受益,应当避免做成“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更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

   援藏项目谁负责?

   关键词:权责共担

  会议提出,实行‘项目选择有双方审核、项目建设管理以当地政府为主、项目竣工由双方协商委托审计’的工作模式,真正形成援受双方权责共担、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或监管缺失的问题。

   解读: 杜永彬分析,以前的一些援藏项目援建方一般都是“自导自演”,即整个项目团队、资金、技术等均为援建方管理和操作,项目完成后援建方只履行“交钥匙”义务;有些项目的形式更简单,即援建方对规定应雇佣的当地农牧民只是付钱打发走了事,挫伤了农牧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并且,这种援建方式还可能出现项目的设计论证不符合当地的需求,当地农牧民不满意,以及“形象工程”等问题。采取“援受双方”共同负责的管理办法,明确双方责权,可以有效地提高援建项目的质量和当地百姓对建设项目的满意度,也有利于援藏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监督。

   援藏干部谁来管?

  关键词:避免“过渡性”和“临时性”,明确权责

  会议提出,要加强援藏干部人才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双重管理,援藏干部人才在藏期间,主要由西藏自治区党委负责管理。西藏要把援藏干部人才当成自己的干部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严格管理。要制定援藏干部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解读: 杜永彬分析,这种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避免援藏干部“过渡性”和“临时性”的心理。援藏干部支援西藏建设,第一要把西藏当作自己的家园,第二要把援藏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援藏干部归当地党委管,其重要意义就是援藏干部要有“长期建藏”的思想准备,要扎根西藏,不应有“做客”和“过客”的心理。实际上,这是对援藏干部和地方接收单位双方的要求。进一步说,就是明确了援藏干部的责权,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地发挥援藏干部和专业人才的作用,从而有力地推进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西藏在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邓小平同志的夙愿:西藏走在国家现代化的前列。

  以上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