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门:西藏文化的自信与面向未来
青海藏文化馆馆长易志刚在为观众讲解 藏传佛教 的转世观。摄影:刘莉
在青海,有一个以现代展陈手法、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展示的藏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及民俗风情的陈列馆——青海藏文化馆。7月13日,参加雪域圣烽·大美青海影像三江采风团的 中国西藏网 记者,采访了该馆馆长易志刚先生,他在谈到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问题时说,不论国学还是藏文化,在传承中,必须要确立文化自信和面向未来的姿态,在不断继承中不断地开创新传统,创造出属于今人今时的辉煌才是真正的传承,因为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
易志刚认为,文化都有共通之处,但西藏文化具有特殊性,这与其所处的雪域高原的生活状态有关,“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比如在中原地区,虽然佛教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信众众多,但由于儒家文化影响力更大,社会精英阶层人士更多地向儒家文化聚集,于是佛教文化便在上层欠缺资源,因此,佛教在中原必须放下架子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最终并没能在中原地区得到第一文化主体与核心的地位。而在西藏,佛教作为文化主体,最终发展到了政教合一的地步,其走的是一条与中世纪的欧洲类似的经院道路,强调显密双修,‘显’指的就是学习知识,‘密’指的就是藏传佛教中的法门。”在当下,西藏文化要传承,就得发展;要发展,其前提是“取其精华”地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讲,传承与发展是西藏文化傲立于世的“不二法门”。
藏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与最初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经典紧密结合,而且还创造出了大量属于自己的经典,这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特点,这说明藏文化本身一直是在创新中发展,而非一成不变地固守在某个阶段、某个节点。但当下却有一些“辩诬”现象令人担忧,“不仅是藏文化,包括内地国学、传统文化,在某方面被质疑时,总会出现‘辩诬’行为,经常有类似于‘你有什么了不起?想当年我家比你阔多了’这种阿Q精神的表现。”易志刚认为这种对指责进行辩解的行为就是弱者心态,“我们必须建立文化自信,敢于用最严厉的解剖刀来解剖自己的文化,那才是自信的表现。”
但文化自信并不代表就是要扔掉所有的传统,“传统是什么?是每一代人在原来的传统上有创新才叫传统,今天的创新在明天就叫传统,所以文化是一种不断继承传统又不断开创新传统的过程,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面向未来的姿态,片面地讲古人多么好、多么了不起,那没有意义。今天的人应该创造今天的了不起,这才是真的传承传统和传承文化。”易志刚说。
易志刚表示对所谓“西藏是传统文化最后一片净土”的说法不赞同:“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人们为自己的文化自豪,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文化就要停留在100年前、500年前、1000年前,现在如果让欧洲人回到丛林时代,我相信他们肯定不干。整个世界都在向前走,如果你觉得哪个文化的哪个时期了不起,那是属于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人的了不起。不论国学还是藏文化,过去的辉煌属于过去,属于先人,怎么才能做出今天的辉煌才是今人需要思考的。仅仅是守住老祖宗的陈规,恐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