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激活区域发展潜力

14.05.2015  10:55

  美好的愿景,理想的蓝图,需要以真诚互信为基础,希望沿线各国坦诚相见,真诚沟通,做到心智联通、思想畅通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在国际上,成为各国探讨合作的重要依托框架;在国内,为扩大投资和拓展市场机遇提供了平台。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对“一带一路”的错误认识,比如,有人称中国是在向外“撒钱”;也有人宣扬中国是在挑战现行国际秩序;还有人散播“中国试图垄断区域市场”的观点。这些错误认识需要澄清。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互利共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合作可持续的前提。因此,在宏观环境营造、项目选择、投资方式、运营模式、保障机制等方面,都会把降低风险、提高收益作为重要考虑的因素,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强调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致力于营造适宜对外投资的环境,确保对外投资的赢利性;呼吁不同国家规划的衔接,倡议签署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保护协定,等等。

  从国际政治的视角来看,500多年来,大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对抗就是竞争,往往因局部矛盾和摩擦,引发大规模乃至世界范围的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正是看到这些问题,才致力建设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伙伴关系。而“一带一路”建设,旨在搭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通过加强合作、利益交融,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摆脱传统“安全困境”。从全球经济治理视角来看,随着经济格局多极化特征凸现,一方面多边机制建设进程趋缓,治理效率下降;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问题增多,治理机制呈现碎片化,推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出现严重短缺,而“一带一路”正是一个很好的对话合作平台,既是对现有机制的很好补充,也是对其优化改革的有力促进。

  对区域发展来说,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激活区域发展潜力。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过去显著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并没有垄断全球市场,而是大大拓展了全球市场。2001年至2014年,中国从国外进口了近15万亿美元的产品,带动了贸易伙伴国经济的发展。如今,中国的成本优势变弱,周边国家这方面优势却在上升,现在谈“倾销全球、垄断全球”缺乏现实和理论依据。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鼓励优势产业“走出去”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会再走过去国际产业转移伴随污染转移的老路。并且,从全球范围看,环境保护意识在上升,传统国际产业转移模式是行不通的。中国政府强调“优入优出”,无论利用外资还是对外投资都强调环保要求。

  “一带一路”旨在搭建合作的平台,营造和谐氛围,它倡导“五通”,而它自身的推进也需要大家“心通”。美好的愿景,理想的蓝图,需要以真诚互信为基础。只要坦诚相见、真诚沟通,做到心智联通、思想畅通,就一定能以“一带一路”为平台,共写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标题:“一带一路”,激活区域发展潜力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