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除了“十四年抗战”,我们还能为老兵做什么
2017年1月1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证实,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
就此,《北京青年报》评论,这不只是概念上的修正,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告诉后人,为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人们,无论牺牲在八年全国性抗战期间,还是在此前的局部自发抗战中抛头颅、洒热血,国家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更会世代铭记”。
但今天的广大国人毕竟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对这一改变感触更深的想必还是经历过那些艰苦抗争的抗战老兵。
然而,从1931年至今,八十多年的岁月足以带走许多人的记忆和生命。正如在新近兴起、拥有大批年轻用户的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网,在许多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视频中总会有一条弹幕出现频率很高——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但除了感叹、唏嘘之外,其实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例如,提起抗日战争,不少人总会把目光投向淞沪会战、百团大战等知名战役。实际上,当时在八闽大地的福建,也有不少子弟兵为了保家卫国走上战场,但他们的现状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中国石油志愿者看望黄堂华老兵
2015年,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发起了“温暖抗战老兵”公益活动,历时100天,辗转15000里,采访了福建当时在世的100多位抗战老兵。年轻的志愿者们与老兵结成对子,逢年过节前往慰问,出现困难前往帮扶,在他们眼中,这是年轻一代向老兵的致敬。
除了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志愿者们还留下了他们的影像,录下他们的声音,查阅相关资料,为每位老兵整理了一篇口述,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抗战老兵口述》,这是他们的故事第一次被印成白纸黑字。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被走访的108位老兵中就已经有31人离世,其中一位过世老兵的家属把志愿者的手记打印出来张挂在灵堂里,因为老兵们非常渴望社会的认同。
由于铁路被日军破坏,1920年出生的陈舔霖曾经从福州步行48天到湖南报考军校。几十年过去了,“战友们都死光了。军校一万多同学,也都死了……现在就剩我一个”,老人说。
从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衢州机场战斗的老兵陈榕说:“我们老兵不怕死,就怕被遗忘、被误解。”另一位曾参加中国远征军、参加滇西大反攻的老兵黄堂华则说:“你们年青人啊,一定要记住我们的过去。”
“70多年前,他们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70周年,他们走上荣耀的舞台,接受人民的敬礼;但这些抗战老兵的现状,很多人并不了解”,中国石油福建公司党群处长陈上元说,正是在这样的现状驱使下,他和他的团队发起了“温暖抗战老兵”公益行动。
相信这样的公益活动也会启发很多人:关心、帮扶、铭记、致敬,除了把“八年抗战”改成“十四年抗战”,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中国西藏网 文/苏文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凡转载该作品,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责编: 杨悦笙)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