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十八军进藏 生动诠释“老西藏精神”——芦继兵讲故事之六

08.09.2017  04:01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两个命运、两种前途之间的生死对决。而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为响应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十八军“背着公路”进西藏,无畏艰辛不怕牺牲,最终给广大西藏人民带来了和平解放,带来了新生活的希望。中国西藏网记者独家专访十八军后代芦继兵,让我们一起听历史故事,忆往事情怀。

  

图为芦继兵 摄影:许娜

  进藏伊始,党中央和毛主席曾提出进藏官兵“三年一换、以励士气”,后来又提出“六年一换”。实行轮换是党的亲切关怀,可是十八军一次次放弃了短期轮换,选择了长期坚守。

  

图为根据“十七条协议”进驻西藏的十八军到达西藏拉萨 图片由芦继兵提供

  1951年10月26日,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带领着十八军终于到达拉萨。在进拉萨之前,张军长回望着无数的山峦,回想着在进军路上牺牲的战友们,热泪冲刷着熬红的眼睛,呜咽着说:“如果我来这儿想图什么,那就错了,我张国华,就是给藏族人民当长工来了。”

  十八军的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藏,纷纷表示,进藏路上我们历经艰辛,这苦我们已经吃了,其它战士进藏又要重新吃苦,与其让其它兄弟部队来吃苦,还不如我们把苦吃到底,所以树立了长期建藏的口号。

  

图为十八军递交长期建设和保卫西藏的决心书 图片由芦继兵提供

  1952年12月,中共西藏军区第一次代表大会338名代表一致通过并向党中央、毛主席递交表示要长期建设和保卫西藏的决心书,并发出“边疆为家、长期建藏”的号召,且迅速得到全区部队的积极拥护和普遍响应。这种自觉真诚的集体实践是十八军所有官兵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最好表达。

  张国华等老一辈革命者将“长期建藏、边疆为家”融入到“老西藏精神”之中,成为这个精神的灵魂部分。在这具有牺牲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官兵接力奋斗。许多同志为党和国家尽忠,却无法尽到为人子女、为人夫妻或为人父母的应有责任,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甚至宝贵生命献给了祖国这片高天厚土。

图为进驻西藏的十八军在拉萨郊外搭起帐篷,建立营地。 图片由芦继兵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高原上工作, 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在西藏工作的人,舍弃了许多常人拥有的安逸和享受。芦继兵感慨:“能够坚守在西藏的人,个个都是英雄。”

  十八军官兵用真心真意、诚心诚意、实心实意,表明了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全心全意,用血肉铸成了“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觉遵守政策纪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老西藏精神”。

  

图为夏川一家 图片由芦继兵提供

  芦继兵谈到“老西藏精神”时说:“我认为,‘老西藏精神’不是哪个领导提出或总结出来的,而是十八军官兵用汗水和血肉凝成铸就的,是用青春和生命打造的。‘老西藏精神’,既是前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期新阶段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

  在当前的历史机遇和更为广阔的舞台上,“老西藏精神”将更加激励广大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者们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中国西藏网 文/周晶)

(责编: 周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