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习近平指示要摸清家底
中国西藏网讯 在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中,环境监测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预测、预报环境的变化,环境监测工作者通过积累大量的长期监测数据,还能帮助有关部门查出污染来源,摸清污染物在传输过程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提出治污对策。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有赖于环境监测工作。近期,《环境与生活》杂志主办了《布网天下——环境监测工作者如何追霾》讲座,中国西藏网记者就有关话题对部分与会嘉宾进行了采访。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摸清家底的基础工作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张建辉介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6个配套方案之一,这个方案明确提出: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雾霾天游客戴上口罩游览北京天坛。新华社 李文 摄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对公众比较关心的重霾等空气污染监测预警问题,张建辉介绍,每次预警预报都会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每次都有详细的研判、专家解读内容,是最权威的发布。以现在的监测和预警预报水平和实践经验来看,对于重污染的预报准确率达到了100%,对污染严重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了80%。但是实际上不可控的因素很多,我们也将继续提高预警预报水平。过去数月的预报有两个亮点,一是起止时间预报比较准确,二是一个小时内的微妙变化都预报出来了。
张建辉还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满足大气环境常规监测需求的技术体系,发展了PM2.5、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在线监测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设置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的5000余个监测站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已经建成。
目前正在建设国家级空气质量背景监测站,如西藏纳木错、新疆阿勒泰、东北大兴安岭等,还在南沙、西沙也建立了背景站,这是很了不起的。由96个区域空气监测站构成的网络,能使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形成立体网络。背景站的选点都有技术规范,比如没有人为干扰,周围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不能有大气污染源等,如青藏高原设立的西藏纳木错和青海门源等站点。
青藏高原草场上的动植物。杨悦笙 摄
青藏高原: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西藏的生态环境监测也是国内外关注的话题,《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2008—2014)建设成效评估》显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工程实施开局良好,高原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稳定状态,重点工程区的生态效益已经开始发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维持。
就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监测工作的开展,记者采访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管理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曾挂职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兼技术负责人的楚宝临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业务管理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曾挂职青海省的康晓风。
记者:总书记对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有何重要指示?
楚宝临:中央给西藏的其中一个定位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5年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是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对青藏高原空气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湿地、天然林保护力度。
青藏高原草场上的动植物。杨悦笙 摄
记者:从全国来看,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为什么特别重要?
楚宝临:青藏高原的水系是非常丰富的,也有亚洲水塔、中华水塔的美誉,亚洲的众多著名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据我了解,西藏自治区在水资源的保护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国家层面也制定有生态屏障的相关规划。
除了水文,青藏高原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污染防治也受到重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门提出一定要做好青藏高原空气的来源解析,而来源解析可以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在土壤方面,青藏高原虽然地广人稀,但是在国家土壤监测的网络里面,也布设了大量的点位,能够覆盖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监测需要。总的来说,我国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高度重视的,青藏高原也为全国提供了非常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青藏高原处于河流水系的最上游,空气污染物由于高海拔可以随着大气环流迁移到更多的地方,青藏高原也是重要的气候调节器,而雾霾同大气环流会产生相互作用,这些都凸显了青藏高原作为我们国家生态屏障的重要性。
记者:作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青海有何特别之处?
康晓风:共同的方面前面已经介绍了,青海省环境监测工作与其它地方相比,很特殊、重要的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监测,还有就是遥感监测的使用,对草场生态的变化,比如我们能具体到每平方米长多少草的这样的监测,为生态保护打好基础。(中国西藏网 文/杨悦笙)
(责编: 苏文彦)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