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发展战略适合非公经济运营
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王淑
中国西藏网 讯 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以来,昌都市生产总值增长了314倍,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亦有不同增幅,其中非公经济发展迅速。
目前,昌都全市经济由单一的国有经济转变为国有、集体、私营和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已达12893户,注册资金106.9亿元,其中非公经济主体达12583户、占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的97.6%,注册资本62.07亿元、占总量的58%。非公经济已逐步成为该市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繁荣城乡市场的主导力量、招商引资的主要领域。
据统计,2013年,昌都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注册资金198854.31万元,从业人员47303人,非公经济占到市场主体的97%,非公经济上缴的税收达到8.83亿元,比2012年增收3.8亿元,占昌都全地区税收的83%。
昌都作为藏东重镇,是国家“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昌都总体的战略部署是做强五大优势产业,具体为:芝康“达美拥”干红葡萄酒,八宿“接鲁卡”荞麦,洛隆“洛宗”糌粑,类乌齐牦牛肉,绿色无公害蔬菜,培育四大特色产业带三江流域河谷地带干鲜果品,特色林下资源加工包装出口,虫草交易和加工,藏药材生产加工。
据悉,目前,芒康“达美拥”品牌,八宿“拉鲁卡”品牌,洛隆“洛宗”糌粑品牌和芒康索多西辣椒品牌的系列产品已获得国家QS认证并在区内外超市上架。昌都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9家。
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实现收入4582万元,带动农户4615户,户均增收9930元。全市市、县级龙头企业厂家,实现产值6833万元,带动农户7661户,户均增收5300元。全市农牧业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近日,在西藏自治区非公经济人士征求意见座谈会上,西藏民营企业家表示,中央对非公经济与非公经济人士的高度重视,使大家备受鼓舞,希望企业能更好地享受到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和福利。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公保扎西指出,政府部门要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为起点为契机,转变观念,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想法,多到企业里交朋友,了解民营企业家的困难,能解决的就积极去解决,而不是等待。
随着今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西藏非公经济人士来说,更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西藏总体经济欠发达,非公经济面临总量规模较小,融资能力有限,上市公司少,90%以上的民营企业没有与银行打过交道,还基本处于中小企业范畴;现代企业不多,分布明显不均;科技含量与科技贡献率较低,2013年,西藏非公百强企业户均专利仅1.67项,户均商标仅0.15项;非公经济人士素质有待提高等诸多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目前,在西藏自治区,非公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已占全区新增就业岗位的近80%。据西藏自治区国税局公布的信息,今年1至4月,西藏非公经济提供税收62.61亿元,占西藏全区税收的94.8%。
(责编: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