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加大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26.11.2015  12:53

    (记者 孙文娟)“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西藏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以水利、电力、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基础设施“短板”渐渐补齐,彻底改变了过去西藏封闭落后的面貌。

    ——实施“户户通”工程,将自来水直接接到群众家里,全区共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7500余处,200多万农牧民群众、在校师生和近4万僧尼吃水问题得到解决,喝上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电网建设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条条银线输送源源电能照亮了万家灯火,座座铁塔为电力供应保驾护航,保障了我区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区,但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用水困难的问题,国家不断投入资金实施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供水设施,寺庙僧尼和群众饮水条件大幅改善。

    “优先解决直接关系民生水利的问题,切实保障农牧民群众饮水安全,让农牧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不懈的工作方针。

    “过去不少寺庙的生活用水都是靠僧人,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安全也不达标。”山南地区乃东县扎西多卡寺寺管会主任索朗说,受经济和自然条件制约,不少农牧民群众和寺庙僧尼存在饮水安全问题,长途背水和饮用不卫生水影响着部分农牧民群众、寺庙僧人的生活和健康水平。

    从2012年开始,国家根据寺庙的实际情况,通过山底打井,高压送水、管道饮水等方式来帮助寺庙僧人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截至目前,已经有1700多座寺庙的通水工程全部建成。

    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李文汉说,中央和西藏自治区一直重视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以来,国家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达228亿元,是“十一五”的3.26倍,约180万农牧民群众直接受益。中央和水利部对西藏水利投资逐年增长,2013年投资达45亿元,2014年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共建7076处供水点,解决77.3万农村人口、在校师生和寺庙人口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工程在农牧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十二五”期间,西藏电网建设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快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西藏电网累计投资269亿元,仅2014年,西藏电网便完成投资50.39亿元,搭建各级电压电网协调发展的电网新格局。

    我区先后建成青藏联网工程、川藏联网工程和旁多、藏木等水电站,电力装机容量和电力保障供应能力大幅提升,西藏电网用电负荷也迅速增长。

    2011年底,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结束了藏中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迈出了构建高原智能电网的第一步。全区农村水电站共有381座,装机总容量23.5万千瓦,形成固定资产68.31亿元,解决了87.4万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随着西藏电网建设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加快,西藏电网供电范围迅速扩展,“户户通电”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到今年年底,西藏主电网供电范围将延伸至58个县,供电户数将达到52.46万户,人口达到218.47万人,电力装机容量将突破2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0亿度。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晓明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国网西藏电力将积极推动建设川、渝、藏西南同步电网,构建以500千伏为主网架的西藏统一电网,实现藏中、昌都、阿里全区联网,电网覆盖面扩展到74个县城及主要乡镇,从根本上解决我区城镇及农牧民的用电问题。